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写出梨锈病的病害循环 梨锈病循环特点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759 次
写出梨锈病的病害循环 梨锈病循环特点

梨锈病的病害循环及其防治措施

梨锈病是梨树上常见的一种病害,它会对梨树的生长和果实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该病害的循环过程包括病菌侵染、病斑形成、病菌繁殖和病菌传播等环节。为了有效地防治梨锈病,我们需要了解病害循环的具体过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病菌侵染

梨锈病的病菌主要在春季通过风雨等方式侵入梨树叶片表面,然后在叶片上形成小的感染点,最终形成病斑。在病斑形成的过程中,病菌会从感染点向外扩散,导致病斑范围逐渐扩大。同时,病斑的颜色也会由最初的浅***逐渐变为橙色、红色等颜色。

病斑形成

病斑是梨锈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病菌繁殖和传播的场所。病斑通常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比较明显,中央部分则呈现出凹陷的症状。病斑的大小和数量会随着病菌繁殖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断增加。

病菌繁殖

病菌在梨树叶片上繁殖的速度很快,一旦形成病斑,病菌就会在病斑内大量繁殖。在繁殖的过程中,病菌会释放出大量的孢子,这些孢子会通过风雨等方式传播到其他梨树上,导致病害的进一步扩散。

病菌传播

病菌的传播是梨锈病循环的最后一环,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病菌通过孢子的方式传播,一旦传播到其他梨树上,就会在叶片上形成新的病斑,从而继续循环下去。为了有效地防治梨锈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包括病害监测、病害防治和病害预防等方面。

病害监测

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是梨锈病防治的核心措施,它包括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两种方式。化学防治主要是通过喷洒杀菌剂等化学药剂来控制病害的发展,生物防治则是通过引入天敌等生物措施来控制病害的发展。在防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以及天敌的引入方法和数量等方面。

病害预防

病害预防是梨锈病防治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通过加强梨树的管理和保护来预防病害的发生。在预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梨树的肥料施用、修剪和清理等方面,以及梨树的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等方面。

相关问题:

问题一:梨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回答:梨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病害监测、病害防治和病害预防三个方面。在防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使用方法和使用量,以及加强梨树的管理和保护等方面。

问题二:梨锈病的病斑形态有哪些特点?

回答:梨锈病的病斑通常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比较明显,中央部分则呈现出凹陷的症状。病斑的颜色也会由最初的浅***逐渐变为橙色、红色等颜色。

问题三:梨锈病的病害循环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回答:梨锈病的病害循环过程包括病菌侵染、病斑形成、病菌繁殖和病菌传播等环节。

问题四:梨锈病的病菌是如何传播的?

回答:梨锈病的病菌是通过孢子的方式传播,一旦传播到其他梨树上,就会在叶片上形成新的病斑,从而继续循环下去。

问题五:梨锈病的防治措施中,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有什么区别?

回答:化学防治主要是通过喷洒杀菌剂等化学药剂来控制病害的发展,生物防治则是通过引入天敌等生物措施来控制病害的发展。

相关拓展:

问:梨树的锈病的发生有哪些规律?

梨锈病的发生规律:梨锈病是枯搏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

病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类病组织中越冬,第二年春天形成冬没局祥孢子角。冬孢子角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迅速萌发产生担子孢子,侵染梨树幼叶、嫩枝、幼果。侵入6~10天后出现病斑。不久病斑正面出现性子器,约经20~25天形成锈孢子器。锈孢子在6~8月间陆续成熟,不能侵染梨,但可借风力腊哪传播到附近桧柏上,侵染桧柏。梨锈病的流行与春季气候条件关系密切,3~4月间降水次数和雨量多时,容易引起锈病发生与流行。

问:梨树梨锈病的症状是什么?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俗称“羊胡子”,是梨树重要病害之一。我国梨产区都有分布,以在梨园附近有桧柏栽培的地区,发病严重。春季多雨年份,几乎每张叶片上都长有病斑,引起叶片早枯。幼果被害,造成畸形、早落。

【症状】

梨锈病尘春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严卖指重时也能危害幼果。

叶片受害,初在叶片正面出现橙***、有光泽的小斑点,后病斑逐渐扩大呈近圆形,中部橙***,边缘淡***,最外面有一层黄绿色的晕圈,一般直径为4~5毫米,大的病斑可达7~8毫米,表面密生橙***针状小粒点,即病菌的性子器,天气潮湿时,其上溢出淡***黏液,即性孢子。黏液干燥后,小粒点变为黑色。病叶正面微凹陷,背面隆起,长出灰褐色毛状物,即病菌的锈子器。一个病斑上可长出十多条毛状物。锈子器成熟后,先端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即病菌的锈孢子。后期病叶变黑枯死,多引起早期脱落。

幼果受害,初期病斑大体与叶片上的相似,后期在同一病斑的表面,产生灰***毛状的锈子器。病果生长停滞,往往畸形早落。新梢、果梗与叶柄被害时,症状与果实上的大体相同,最后发病部位龟裂;叶柄、果梗受害引起落叶、落果。新梢被害后发病部位以上常枯死,并易在刮风时折断。

转主寄主桧柏染病后,初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出现淡***斑点,后稍隆起。翌年3月,病部露出红褐色或咖啡色的圆锥形角状物,单生中兄配或数个聚生,为病菌的冬孢子角。在小枝上发生冬孢子角的部位,膨肿较显著。甚至在数年生的老枝上,有时也出现冬孢子角。春雨后,冬孢子角吸水膨胀呈橙***舌状胶质块,干燥时缩成表面有皱纹的污胶物。

问:以梨锈病为例解释什么是转主寄生现象?其病原多型性、其发病特点是什么?拟定防治的关键措施?

梨锈病(pearrust)转主寄生是指病原菌侵染循环的整个生活史要在两种亲缘关系完全不同的寄主上完成。梨锈病在原寄主梨上产生性子器、性孢子、锈子器、锈孢子,然后在转主寄主桧柏上产生冬孢子。
梨锈病病害循环的特点存在转主寄主(柏属植物),在田间无再次侵染现象。
防治方法。①避免在梨园附近10km内栽种柏属植物。②针对梨只受一次侵染的特点,注重梨幼叶初展后的喷药保护。③对转主寄主柏属植物喷药,阻止其上的冬孢子萌发。

问:试分析梨锈病在杨陵严重发生的可能原因,如何防治该病?

(1)梨园附近由桧柏栽培,春季多雨,梨树展叶至幼果期温暖多雨。
(2)根据上述特点,结合病害循环特点拟定防治措施
①砍除转主寄主砍除在梨、苹果园附近5km内栽种柏属植物
②针对梨、苹果一次侵染的特点,注重梨幼叶初展后一月的喷药保护
③根据其转主寄主柏属植物的特点,在冬孢子萌发期喷药防治其萌发,以减少对梨、苹的侵染源
④防治药剂:梨上粉锈灵,波尔多液,柏属植物上石硫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