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氨化作用解释,氨化作用名词解释?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84 次
氨化作用解释,氨化作用名词解释?

氨化作用:提高农作物利用氮素效率的重要途径

氮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但是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大气中的氮气,需要通过氨化作用将氮气转化为氨,再进一步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氮化物,如氨态氮和硝态氮等。氨化作用是一种由土壤中某些细菌和真菌催化的生化反应,是提高农作物利用氮素效率的重要途径。

氨化作用的过程

氨化作用是由一系列反应组成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氮气还原成氨

氮气在固氮细菌的作用下,通过还原反应转化为氨。固氮细菌是一类生活在土壤中或者植物根际的细菌,具有将氮气还原为氨的能力。

2.氨氧化成亚硝酸

氨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通过氧化反应转化为亚硝酸。亚硝化细菌是一类生活在土壤中或者植物根际的细菌,具有将氨氧化成亚硝酸的能力。

3.亚硝酸氧化成硝酸

亚硝酸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通过氧化反应转化为硝酸。硝化细菌是一类生活在土壤中或者植物根际的细菌,具有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的能力。

4.硝酸还原成氨

硝酸在还原细菌的作用下,通过还原反应转化为氨。还原细菌是一类生活在土壤中或者植物根际的细菌,具有将硝酸还原成氨的能力。

氨化作用的优化

氨化作用是提高农作物利用氮素效率的重要途径,但是氨化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氨气和亚硝酸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优化氨化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几种优化氨化作用的方法:

1.施用有机肥

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微生物,可以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促进氮素的转化和吸收,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2.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减少氮素的流失和损失,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具体来说,可以根据土壤的情况和作物的需求量,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时机,避免浪费和过量施肥。

3.使用微生物制剂

微生物制剂可以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促进氮素的转化和吸收,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具体来说,可以使用含有氮素转化菌、有机肥菌、解磷菌等微生物的制剂。

用户关心的相关问题:

1.氨化作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吗?

答:氨化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氨气和亚硝酸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优化氨化作用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合理施肥和使用微生物制剂等方法来减少氮素的流失和损失,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2.氨化作用对作物生长有何影响?

答:氨化作用是提高农作物利用氮素效率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氮素的过量施用也会对植物生长造成负面影响,如使植株过度生长、易倒伏、抗病力下降等。

3.氨化作用和化肥的关系是什么?

答:化肥中含有大量的氮素,可以直接提供植物所需的氮素,但是过量施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氨化作用则是一种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氮化物的过程,可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4.氨化作用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是什么?

答:氨化作用是提高农作物利用氮素效率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优化氨化作用,可以减少氮素的流失和损失,提高氮素利用效率,降低化肥的施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氨化作用解释

氨化作用是一种由土壤中某些细菌和真菌催化的生化反应,将氮气转化为氨,再进一步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氮化物,如氨态氮和硝态氮等。氨化作用是提高农作物利用氮素效率的重要途径。

氨化作用名词解释

1.氮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但是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大气中的氮气,需要通过氮素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氮化物,如氨态氮和硝态氮等。

2.固氮细菌:是一类生活在土壤中或者植物根际的细菌,具有将氮气还原为氨的能力。

3.亚硝化细菌:是一类生活在土壤中或者植物根际的细菌,具有将氨氧化成亚硝酸的能力。

4.硝化细菌:是一类生活在土壤中或者植物根际的细菌,具有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的能力。

5.还原细菌:是一类生活在土壤中或者植物根际的细菌,具有将硝酸还原成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土壤学》王文科等著

2.《农业生态学》张强等著

3.《农业资源与环境》王延军等著

问答拓展:什么叫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它们要求什么氧气条件?

氨化作用:有机氮化物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氨态氮(氨气等)。这个过程称为氨化作用。此过程需氧。
硝化作用: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清竖是卜模氨(NH4)转化为亚硝酸氮。此过程需氧。
反硝化作用:是指硝酸氮(NO3)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成气态氮(N2)答弊大的过程。此过程厌氧。

问答拓展:请提供至少十项废水质量指标全称生物处理过程中脱氮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
1.生物脱氮
废水中存在着有机氮、NH3-N、NxO--N等形式的氮,而其中以NH3-N和有机氮为主要形式。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慎毁有机氮和NH3-N转化为N2和NxO气体的过程。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1.1.氨化作用
氨化作用是指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NH3-N的过程,也称为矿化作用。参与氨化作用的细菌称为氨化细菌。
在好氧条件下,主要有两种降解方式,一是氧化酶催化下的氧化脱氨。另一是某些好氧菌,在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脱氮反应
在厌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对有机氮化合物进行还原脱氨、水解脱氨和脱水脱氨三种途径的氨化反应。
RCH(NH2)COOH→RCH2COOH+NH1
CH3CH(NH2)COOH→CH3CH(OH)COOH+NH3
CH2(OH)CH(NH2)COOH→CH3COCOOH+NH3
1.2.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是指将NH3-N氧化为NxO--N的生物化学反应,这个过程由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共同完成,包括亚硝化反应和硝化反应两个步骤。
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统称为硝化菌。发生硝化反应时细菌分别从氧化NH3-N和N2O--N的过程中获得能量,碳源来自无机碳化合物,如CO2-3、HCO-、CO2等。硝化过程的三个重要特征:
⑴NH3的生物氧化需要大量的氧,大约每去除1g的NH3-N需要4.2gO2;⑵硝化过程明御细胞产率非常低,难以维持较高物质浓度,特别是在低温的冬季;⑶硝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质子宽槐备(H+),为了使反应能顺利进行,需要大量的碱中和,理论上大约为每氧化需要碱度5.57g(以NaCO3计)。

问答拓展:氮循环,氨化作用,氨化细菌,硝化作用,硝化细菌,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他们的名词解释

氮循环(Nitrogen
Cycle)是描述自然界中氮单质和含氮化合物之间相互转换过程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氨化作用(ammonification)
又叫脱氨作用,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化物产生氨的过程。
细菌中氨化作用较强的有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胡乎菌属、梭菌属、沙雷氏菌属及微球菌属中的一些种。氨化细菌:这些能分解有机含氮化合物产生氨的细菌统称氨化细菌。
硝化作用是指氨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硝化细菌将氨氧化为硝酸的过程。通常发生在通气良好的土壤、厩肥、堆肥和活性污泥中。
硝化细菌:将氨氧化为亚硝酸和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的两个阶段的两类作用菌。
反硝化作用:也称脱氮作用。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盯做答过程。
反硝化细菌:以凯慧NO-3或NO-2代替O-2作为最终电子受体,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呼吸代谢产生N2O和N2的细菌。
摘自百度百科,有些定义做好再参照《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教科书对照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