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水稻除草剂草甘膦 水稻除草剂草甘膦有毒吗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122 次
水稻除草剂草甘膦 水稻除草剂草甘膦有毒吗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水稻生长期间,会受到许多杂草的干扰,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除草剂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的除草剂,可以有效地控制多种杂草,而且对水稻的伤害较小。草甘膦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植物的芳香氨基酸合成途径,导致植物无法生长。

草甘膦的使用方法是将其稀释后喷洒在水稻田里,可以通过叶面吸收和根部吸收的方式发挥作用。使用草甘膦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能使用过量,否则会对水稻造成伤害。

除草剂的使用需要谨慎,必须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使用,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为了保护水稻的生长和产量,还需要采取其他措施,如人工除草、轮作等。

草甘膦是一种有效的水稻除草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使用,以免对水稻造成伤害。

相关拓展:

草甘膦(除草剂的化学成分)释义:

草甘膦(Glyphosate)是广泛使用的许多除草剂中的有效活性化学成分。

草甘膦外观呈白色粉末状,化学式为C3H8NO5P,易溶于水,它在欧盟的使用受到了严格的监管。2024年3月15日,欧洲化学品管理局风险评估委员会正式确认草甘膦为非致癌物。

问:稻田在播种前施用除草剂草甘膦有什么危害?

播种前喷施草甘膦杀灭杂草,草甘磷与土壤接触后即失效,待1~4天后再播种,则对返慎作物安全无害。不正确使用会导致药害出现。
一、稻田施用草甘膦发生药害:1.引起水稻抽穗严重受阻,出现不抽穗、畸形穗。有的虽可正常抽穗,但稻谷不结实,多为空秕粒。有的出现同位、低位多穗现象。2.植株分蘖增多,出现高节位分蘖和高节位根系现象。3.出现剑叶变短缩小,往往比正常植株短1/3~2/3,有的剑叶长度不足5厘米。受害植株在生长后期叶色深绿,很少有落黄现象。
分蘖期受害,药后4~5天植株出现矮化,稻叶发黄,稻基部茎节开始腐烂,心叶凋萎,纵卷呈鞭状衡芹,形成假枯心。约7天后开始分蘖,分蘖多,植株浓绿,呈簇状,受漏拦敬害水稻基部节上出现气生根。幼穗分化期受害,主茎生长受到抑制,植株变矮,节间变短,节上也出现气生根,分蘖增多,形成多头病状。孕穗期受害,稻株往往不能抽穗,穗轴茎部呈淡褐色至褐色,组织坏死,但稻叶正常,不枯死。
二、补救方法:1、用泥水浇洗。因草甘膦遇泥土后即很快失去活性,可将稻田水搅成泥浆,用泥水淋洗稻株,减轻药害。2、大水洗苗。地势较低的稻田,错用草甘膦后可立即灌入大水漫过稻株顶尖,反复排灌几次,用浑水灌洗更好,此法能基本避免损失。3、喷施九二O(赤霉素),促进幼穗生长发育。可每亩用九二O粉剂1克,先加少量酒精溶解,再加水50~60公斤喷雾。喷施九二O时,可以在药液中每亩加入磷酸二氢钾100~120克或叶面宝1支(5毫升),7天后每亩大田追施尿素5~7.5公斤,以促进水稻的灾后转化。补救效果与水稻生育期关系密切,补救及时效果好,反之则差。

问:稻田过量使用草甘膦除草剂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草甘膦使用不当会对果树造成直接的药害。当草甘膦不慎落在果树上时,药液浓缩的绿色部分会变黄、变红,最后变成褐色、枯萎死亡。土壤中残留的草甘膦会对果树造成间接药害。作为一种内吸性导电性除草剂,残留在土壤中的部分未被灭活的草甘膦可被吸收并通过根系传递到整个植物,影响植物的正常生理功能。例如柑橘的受害常表现为新叶和新芽的生长受到抑制,伸长和生长缓慢;葡萄新叶增厚,节距缩短,果实硬。

草甘膦在水稻生产中药害增加轿隐,尤其是草甘膦,必须做好小包装和贴标工作,建议准备专用除草剂瓶,便于识别存放草甘膦。农民购买草甘膦必须用完一次,喷药后要彻底清洗喷雾器。最好不要在大风天使用它,以防止漂移危险。如果稻田发生草甘膦药害,必须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一般分蘖高峰期和幼穗分化前期药害后补救效果较好,孕穗期特别是孕穗后期受到药害损害时补救效果不佳。

补救措施:一、用浑水冲洗。由于草甘膦遇到土壤后很快失去活性,可将稻田水搅成泥,用泥水冲洗稻株,以减少农药的伤害。二是用大伏迅水洗苗。在地势低洼的稻田中,误用草甘膦后缺帆此,可立即将洪水倾倒在稻株顶部。反复灌灌几次,用泥水灌比较好,这种方法基本可以避免损失。

农药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农药注册要求进行商标管理,做好草甘膦的小包装和标签工作,提倡准备专用除草剂瓶,便于识别;二、农药销售部门不得对草甘膦进行大包装购买、拆解供应,以免被农民误用。

问:水稻怎么使用草甘膦除草剂使用方法

水稻田中已经有稻子的时候无法用,除非是转基因抗草甘膦的水稻

问:水稻怎么使用草甘膦除草剂使用方法

水稻田中已经有稻子的时候无法用,除非是转基因抗草甘膦的水稻

问:水稻怎么使用草甘膦除草剂使用方法

水稻田中已经有稻子的时候无法用,除非是转基因抗草甘膦的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