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锈病是单年流行病害 梨锈病是单年流行病害嘛
梨锈病是梨树上一种常见的病害,它会严重影响梨树的生长和产量。梨锈病在单年中流行,这意味着如果及时采取措施,我们就有可能控制它的传播并减少对梨树的危害。
梨锈病的症状
梨锈病最初的症状是叶片上的***小斑点,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并变成橙色。当病情加重时,叶片的表面会出现红色疙瘩状物体,这是病原体的孢子。梨锈病还会导致梨树的果实变小、变形或腐烂。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梨锈病将会对梨树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梨锈病的防治
预防是最好的防治方法。在梨树生长期间,及时清理落叶和其他植物残渣,以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在梨树叶片上发现病斑时,应立即将叶片剪除并销毁。可以使用杀菌剂来控制病害的传播。在使用杀菌剂时,应注意按照说明书上的指示使用,并选择对梨锈病有效的杀菌剂。
如何识别梨锈病
如果你怀疑自己的梨树患上了梨锈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识别:
- 观察叶片上是否有***小斑点
- 观察叶片表面是否有红色疙瘩状物体
- 观察梨果是否变小、变形或腐烂
梨锈病的危害
梨锈病会对梨树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病害将会传播并导致梨树的死亡。梨锈病还会使梨果变小、变形或腐烂,从而降低梨的品质。
梨锈病的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梨锈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定期清理落叶和其他植物残渣
- 及时剪除叶片上的病斑并销毁
- 使用对梨锈病有效的杀菌剂
梨锈病的治疗方法
如果梨树已经患上了梨锈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疗:
- 将病斑剪除并销毁
- 使用对梨锈病有效的杀菌剂
- 在病情严重时,可以考虑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促进梨树的生长和恢复
梨锈病的传播方式
梨锈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风和雨水。病原体会通过风和雨水传播到梨树的叶片和果实上。病原体还可以通过工具、人员和动物等方式进行传播。
梨锈病的影响因素
梨锈病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植物品种和管理等。高温、高湿和多雨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土壤中的养分和pH值也会影响梨树的健康和抗病能力。不同品种的梨树对梨锈病的抗病能力也有所不同。管理措施,如修剪、施肥和灌溉等,也会影响梨树的生长和抗病能力。
梨锈病的防治效果
如果及时采取措施,梨锈病的防治效果比较好。通过定期清理落叶和其他植物残渣、剪除病斑、使用杀菌剂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传播并减少对梨树的危害。
梨锈病的研究进展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寻找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来控制梨锈病的传播。一些研究表明,使用天然植物提取物或微生物可以有效地控制梨锈病的传播。研究人员还在探索梨树基因组和抗病基因,以提高梨树的抗病能力。
梨锈病的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梨锈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定期清理落叶和其他植物残渣
- 及时剪除叶片上的病斑并销毁
- 使用对梨锈病有效的杀菌剂
梨锈病的治疗方法
如果梨树已经患上了梨锈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疗:
- 将病斑剪除并销毁
- 使用对梨锈病有效的杀菌剂
- 在病情严重时,可以考虑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促进梨树的生长和恢复
问答拓展:梨树的锈病的发生有哪些规律?
梨锈病的发生规律:梨锈病是枯搏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
病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类病组织中越冬,第二年春天形成冬没局祥孢子角。冬孢子角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迅速萌发产生担子孢子,侵染梨树幼叶、嫩枝、幼果。侵入6~10天后出现病斑。不久病斑正面出现性子器,约经20~25天形成锈孢子器。锈孢子在6~8月间陆续成熟,不能侵染梨,但可借风力腊哪传播到附近桧柏上,侵染桧柏。梨锈病的流行与春季气候条件关系密切,3~4月间降水次数和雨量多时,容易引起锈病发生与流行。
问答拓展:梨树锈病及梨茎蜂为害的识别与防治_梨树锈病发病症状,防治药剂?
1.梨树锈病是由担子菌纲胶锈菌属菌引起的一种病害,该病菌主要危害梨叶,也危害幼果、新梢、棠梨苗,被害的梨叶、梨果早落,新梢和棠梨苗折断,对当年及次年的产量影响极大,是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症状表现:以梨叶为指示症状,最初在梨叶的正面出现橙***有光泽的小点,小点约1~2毫米,3~6天后扩展为3~4毫米的小黄斑。当病斑扩展至6~8毫米时,病斑硬化,部分病斑呈红色,叶正面病斑凹形,叶反面病斑隆起,并渐渐生出灰***的须状物,故又称之为胡须病。
发病时间:该病属一次侵染性病害,发病时间相对集中,一般年份3月下旬~4月上中旬,个别年份出现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但发病较轻。
发病条件:一是梨园周边有锈病病菌转移寄主桧柏、龙柏树等梨锈病病原菌载体;二是头年梨锈病发生程度重且防治不彻底,病原基数高;三是适宜的气候环境,在发病期有降雨或严重降雨过程。
防治措施:首先应全面彻底清除梨园周边梨锈病病原菌载体桧柏、龙柏树,这是阻止该病发生行之有效的办法;第二应及时监测病情发展,梨树谢花后开始监测,应特别注意雨天或雨后发病,当病斑有针头大小或是发病4天内用药,药剂选用1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00~900倍液,防效极为明显,若是错过此期,需连续喷药,5~6天喷一次,连喷2~3次。
2.梨树梨茎蜂又称为折梢虫,近年来,梨茎蜂为害严重,新梢被害率一般在15%~25%。目前,梨茎蜂已进入发生期。该虫属颂冲成虫产卵为害的一种害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将梨的嫩梢锯断,仅留嫩梢一侧的皮层,被害的嫩梢逐渐凋萎***,变黑枯死,成为***断梢。小树影响树冠扩展和成形,大树影响树势和产量。
为害习性: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内越冬,3月下旬~4月上旬,即梨树末花期成虫开始出现,为害梨树的嫩梢,产卵繁殖新的一代,一枝梢上产一粒卵,成虫在晴朗的天气午前午后最为活跃,不断在梨枝间飞往以寻觅适宜的为害点。不同的梨品种受害程度有别,一般在抽梢期与该虫的发生高峰期相吻合的品种为害重,反之则轻。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梨新品种课题组选育的早熟梨新品种“鄂梨1号”的抽梢期错过了该虫的发生高峰期,为害较轻。
防治方法:一是清除虫源,减轻次年危害。剪除被害***枝,集中焚烧。二是药剂喷雾,控制当年危害。野陆歼在梨茎蜂发生始期或始盛期用2.5%的敌杀死2000倍液或90%的敌百虫1000倍液树冠喷雾,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选择晴朗的天气喷药悉饥效果好。■(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刘先琴)
问答拓展:酥梨果锈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大家都知道,酥梨商品果对于果子的大小、果形、果面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无论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酥梨的商品率,大小再合适果子果面上有了果锈就成了“下检”果,价格可就差了天地。
我是蒲城果农,种植酥梨多年,对这方面感触很深,完全了解酥梨因为果锈问题对果园收入的影响有多大。
♦应该指出的是,酥梨果面的果锈和梨树的锈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梨锈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幼果和果梗。
叶片起初在叶正面发生橙***,有光泽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的病斑,中部橙***,边缘淡***,最外面有一层黄绿色的晕圈。天气潮湿是,其上溢出淡***黏液。病斑组织逐渐变肥厚,叶片背面隆起,正面微凹陷,在隆起部位长出灰***的毛状物。锈子器成熟后,先端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病斑以后逐渐变黑,病叶易脱落。
新梢新梢受害后病部呈橙色,膨大成纺锤状,后期凹陷龟裂易断。
果实受害。幼果初期病斑大体与叶片上的相似。病果生长停滞,往往畸形早落。转主寄主桧柏发病,起初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出现淡***斑点,后稍隆起。在被害后的翌年3月间,渐次突破表皮露出红褐色或咖啡色的圆锥形角状物,为冬孢子角,在小枝上发生冬孢子角的部位,膨肿较显著。春雨后,冬孢子角吸水膨胀,成为橙***舌状胶质块,干燥时缩成表面有皱纹的污胶物。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桧柏类植物的发病部位越冬,春天3月间形成红褐色或咖啡色的圆锥形角状物,即冬孢子角,在梨树发芽、展叶、落花、幼果发育期间,遇降雨吸水膨胀,成为橙***舌状胶质块,萌发产生担孢子,随风传播至梨树嫩叶、新梢、幼果上造成侵染,冬孢子传播的距离在5000米以内。
锈孢子不能直接为害梨树,而为害转主寄主桧柏等的嫩叶或新梢,并在其上越夏和越冬,到翌春再度形成冬孢子角。梨锈病菌无夏孢子阶段,不发生重复侵染,一年中只有在春季一个短时期内产生担孢子侵害梨树,是典型的单病程病害。
病菌一般侵害幼嫩组圆好肢织,冬孢子发芽最盛期一般在4月中旬,常与梨树盛花期相一致。梨树发芽展叶后雨水多,冬孢子大量萌发,则锈病发生严重。3-4月份雨水多时,梨锈病易发生流行。发病盛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一般中国梨易感病,日本梨次之,西洋梨最抗病。
♦防治
我务梨树20多年,之前对于梨锈病的认识只限于书本,果园内几乎没发现。可是今年春季在村上的好几家果园都发现了梨锈病,这可能也是一个预警信息,梨锈病的防治措施要提上酥梨病害全面防治的日程了。
农业防治
清除转主寄主清除梨园周围5千米以内的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是防治梨锈病最彻底有效的措施。在新建梨园时,附近有无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存在,如有且不能清除,则不宜作梨园。
铲除越冬病菌:如梨园近风景区或绿化区,桧柏等转主寄主不能清除时,则应在桧柏树上喷杀菌农药,铲除越冬病菌,减少侵染源。即在3月上中旬(梨树发芽前)对桧柏等转主寄主先剪除病瘿,然后喷布4-5波美度石硫合剂。
加强梨园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虫能力。①在秋冬季深翻土壤,清除杂草,以便改善橘世梨园卫生条件,同时消灭越冬虫、卵;②结合秋、冬季梨园深耕,每年施一次基肥(以磷、钾肥为主或施有机肥),及时搞好排水和灌溉;③用生石灰涂干(按石灰、水1:3的比例稀释),防止害虫产卵,有虫治虫,无虫防病。
药剂防治
防治方法:掌握在梨树开花前后及幼果期防治。可在谢花3/4时喷药,以后隔15天左右视病情连喷2-3次。药剂可选用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或40%氟硅唑8000-倍液或12.5%腈菌唑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洒。
酥梨果面形成果锈主要原因于天气和果园日常管理有关。
♦1.花期灾害性天气
春季温度低,或出现倒春寒袜郑,使花期推迟,如遇寒冬的年份,果树来不及进行越冬锻炼,树体的抗逆能力下降,花芽的后期发育受到影响;开花前后的霜冻低温,也会严重损伤花器和幼果。受损的幼果表皮细胞韧性差,果点皮孔的耐涨压力减弱,易引发果锈和霜环锈。
♦2.幼果期喷药不当
保证幼果常态生长,减少外源刺激才能减少果锈。套袋前的药剂选择和喷药技术至关重要,谢花80%时就要喷药保护,免受病虫侵染和外界环境的侵蚀。
药剂选择以安全性好的微乳剂、悬浮剂、水乳剂和水分散粒剂为主,忌用铜制剂、砷硫制剂和粗制代森锰锌类药物,内吸+保护+营养免疫。
喷药要求匀、均、透。压力适中、细喷片、远距离、少刺激、药量要足,不漏喷。花后第一、二遍药务必将红蜘蛛、绿盲蝽、绵蚜、康氏粉蚧彻底控制。套袋前的第三遍药,种类宜少不宜多,避免药剂间交叉反应;含氨基酸的叶面肥应放在套袋后补用。喷药二天后再行套袋,才能减免药物刺激产生果锈。
慎用唑类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种类较多,剂型不同,选用不当易造成抑制果个生长和隐性药锈的不良后果。隐性药锈常发生在生长后期的8月中下旬~9月,多雨年份表现更重。三唑类药物安全性好的腈菌唑和苯嘧甲环唑,不抑制生长,无隐形药害,其他唑类杀菌剂应安排在开花前和套袋后适期选用。
♦3.病虫害导致
套袋之前的蚜虫、梨木虱防治不彻底,将虫卵套进袋内,污染果面。
酥梨感染梨锈病、黑星病等也会对果面造成果面果锈的形成和黑星病霉点或病斑。
♦4.套袋质量不合格,套袋操作有误
劣质果袋吸湿性强,疏水性差,遇雨即湿,长期吸附果面,果实长期浸泡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和蒸气浴一样,幼果皮孔发汗撕裂。
套袋操作扎口不严,雨水药水随袋口侵入,袋底的透气孔小而不开张,水积蓄袋中,使果皮细胞角质层龟裂,皮孔果点放大木栓化,成为果锈。阴雨天气是加重果锈发生的重要诱因。
♦5.喷药时机不正确
果园喷药时间随意性太强,部分果农为了自己其他事情,早上树上露水未干就开始喷药;下午喷药,到了傍晚潮气上来的时候还没结束。这些都为果面形成果锈埋下了隐患。
♦6.不重视夏剪,果园密闭,通风透光差
重冬剪,轻夏剪部分果园甚至不夏剪。背上直立枝多,通风透光不畅,套袋后更加剧了树体遮光,密不透风。阴暗潮湿少光照,水锈果锈多而重。
♦7.肥水不合理
7~8月份的膨果肥,目的是膨大果个,但选用高氮肥和含氮量高、激素多的冲施肥,短期速效,爆发力强,使果肉和果皮生长速率不同步,表皮细胞破裂,产生果锈。6月份以后追施纯氮肥越多,果锈发生越重。
大水漫灌,果园湿度大。高温天气,园内蒸发量大,加之果园密闭,大量的水汽聚集在梨果下部,形成水锈,果农俗称“红苕面”,失去商品价值。
♦8.果园有机质含量低,根系不发达,树体营养积累差
不重视培养果园土壤肥力,树势衰弱,根系不发达,养分的缓冲能力弱,地下树上生长不协调,面黄肌瘦,果锈也随之加重。
总结:酥梨果锈除了是因为梨树锈病和不利的天气所致之外,最主要的原因仍然是果园的土壤肥力和田间管理失误。所以果农朋友要在喷药、施肥、浇水、套袋等方面齐抓共管,不可懈怠。另外大力推行果园生草制,可以有效减少因天雨或者浇水过量引起的水锈。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