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我们现在吃的大米是杂交水稻吗 我们现在吃的大米是杂交水稻吗为什么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352 次
我们现在吃的大米是杂交水稻吗 我们现在吃的大米是杂交水稻吗为什么

此篇文章内容说说“我们现在吃的大米是杂交水稻吗”的内容进行阐述,期待对各位有所帮助,赶紧收藏吧!

什么是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是指通过人工控制杂交,选育出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水稻品种。相对于传统水稻品种,杂交水稻品种具有更高的产量、更好的抗逆性和病虫害抗性,同时还具有更好的品质和口感。

杂交水稻的历史

杂交水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非常快,而传统水稻品种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的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杂交水稻。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国的科学家们于1974年,成功培育出了第一代杂交水稻品种——“三系杂交水稻”。这种水稻品种具有高产、抗逆、抗病虫害等优点,一经推广,就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应用。目前,中国的杂交水稻品种已经发展到第六代,这些品种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们现在吃的大米是杂交水稻吗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已经占到了总种植面积的90%以上。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吃的大米,绝大多数都是杂交水稻品种。

杂交水稻品种的优点已经被证实,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有人提出了一些质疑。比如,有人认为杂交水稻品种虽然产量高,但是对土地的损耗也更大。还有人认为杂交水稻品种的口感和传统水稻品种相比有所下降。

不过,杂交水稻品种的优点还是比较明显的。而且,科学家们也在不断地研究和改良杂交水稻品种,希望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拓展百科知识

水稻(shuǐmǐ):又称稻米、大米,是稻属植物的种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三系杂交水稻(sānxìzáhéshuǐmǐ):是指采用三个亲本进行杂交的一种水稻品种,具有优良的性状和高产性。

抗病虫害(kàngbìngchónghài):指植物对病虫害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不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参考来源:《中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与发展》国家统计局官网

相关问答拓展:

1、国人吃的米是杂交稻吗?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吃的是杂交水稻。杂交水稻是指通过杂交技术,将两个不同的水稻品种杂交产生的新品种。杂交水稻具有高产、耐倒伏、抗病虫害等优点,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水稻栽培方式之一。

在中国,杂交水稻的推广和应用从上世纪70年**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主要的水稻种植方式。据统计,目前中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占到了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90%以上,而且中国的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和品种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可以说,我们吃的大多数水稻是杂交水稻。但需要注意的是,杂交水稻和基因改良水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杂交水稻是通过传统的杂交技术得到的,而基因改良水稻则是通过人工修改水稻基因的方式得到的,两者有所区别。

2、我们平时吃的是杂交水稻吗?

是。我们平常吃的很多都是杂交水稻,但是和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不同,就是个别稻种优选杂交。比如东北五常稻花香,实际上稻花香是一个品类包含了很多个品种,有些品种口感气味好但抗倒伏能力差就需要杂交来培育,很多优选稻种都是经过杂交的。

3、杂交水稻做的米饭与普通米饭区别?

我记得最先种的良种籼优大米很好吃很软糯,刚开始接触到杂交水稻,普通稻就是矮稻,还没杂交稻好吃。普通米饭要涨饭一些。比如煮五斤大米来蒸饭,用一升米的木桶来蒸,普通米煮的可能会蒸满满一大桶,杂交水稻可能还不怎么满,就是这样的区别。

4、现在大家平常吃的是大米水稻吗,我们平常吃的是转基因的吗?

1、水稻脱了壳,就是大米呀。现在种的水稻,都是杂交水稻,因为杂交水稻有产量高、病虫害少等优点。

2、至于转基因水稻,据我所知,像水稻这种主食,在中国是不允许使用转基因的产品的,因为转基因产品,不确定是否对人有不良影响。但像大豆这种非主食的产品,允许使用。如:转基因大豆榨的豆油。

3、你可以在商品的包装上看到是不是转基因食品,因为国家规定,转基因食品必须在包装上标明。希望对你有帮助。

5、中国杂交水稻是糯米吗?

中国杂交水稻分籼米和糯米。两个不同遗传类型的水稻品种杂交产生的杂交种子播种后长成的水稻。根系发达,茎秆粗壮,生长旺盛,穗大粒多,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杂交种子只能利用第一代,第二**始产量下降,因此需要年年制种。1964年,袁隆平率先在我国开展杂交水稻研究,1973年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袁隆平也因此获得了“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而且获得多项国际大奖。

拓展好文:请问,我们现在吃的大米,是袁隆平院士得杂交水稻吗?

  谢邀。我另一个回答有写,有点懒,文字就不改了哈。

  以下原回答

  ------------------------------------------------------------------

  emmmmm作为水稻育种领域的从业人员,看到这种说法我是一脸懵逼的。

  就简单答一下哈。

  先说,除非他不把米饭作为主食,否则绝不可能没吃过杂交稻。

  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多数人混淆了商品名称和水稻品种名称。比如很多人认为东北大米一定不是杂交稻,我们吃的大米肯定没有杂交稻,理由是名字不对。

  实际上并非如此,商品名称和实际品种名称不是一回事,比如都是红富士苹果,但是它对应的苹果品种会有非常多,就算一个牌子的红富士,你也会发现它的口感并不完全一样。比如商品名都叫消毒水,其实是各种消毒剂的混合物,包括了一种或者多种化合物。

  大米也是一样,比如大家常吃的东北大米,的确是在东北种植的,有的是常规稻品种,也有很多是杂交稻品种。商家会根据产地、米粒特征和煮成米饭后的风味,等等各种消费特点,给它们打上不同的标签,叫不同的名字。但一般不会根据杂交稻还是常规稻去区分,更不会把这个写在商品名字上。

  有的品牌比如五常大米,对使用的品种也有一定要求,但也是包括多个优质品种,而不是只有一个品种。所以你用商品名去查它是不是杂交稻,是不可能查到的。

  另一个问题是通过好不好吃判断,不好吃所以不是杂交稻。这个说法在二十几年以前,应该说差不多是对的。但二十几年前,谁管它是啥牌子的米,只有贵的米和便宜的米,贵的好吃便宜的不好吃。反正我小时候,便宜的米没少吃,那些很多可能都是杂交稻。

  要知道,自从七十年代杂交水稻开始大力推广全国,由于增产效果显著(相对于早期水稻品种的产量表现,杂交稻几乎是跨越式的增产),种植面积直线上升,几乎覆盖大多数水稻产区。直到近十几年,由于常规稻育种水平也跟上来了,而且由于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产量重要性下降而品质的重要性上升,所以杂交稻所占比例才逐渐下降,但至今杂交稻的种植面积仍然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一半左右。

  那些年里,温饱都没解决,杂交稻产量高价格低,你说不拿来吃,你信吗?事实上,大部分都投向了消费市场。

  至于后来,由于对品质(其实是蒸煮和食味品质,就是好不好吃)的要求已经很高,说白了就是吃饱了开始挑食了,所以消费市场开始精挑细选,而育种家们的育种目标也开始改变了。我印象中至少十年前,就提出了优质育种的口号,就是要选育好吃的杂交稻。所以多年积累下来,目前是存在一大批稻米品质能到国标一级二级**优质标准的杂交稻的,这里的优质,包括蒸煮和食味品质。

  所以现在,说好吃的都不是杂交稻,并不正确。

  另外,我看到有人把籼稻,粳稻,糯稻和杂交稻对立起来的。这不是一个概念,杂交稻的反义词只有常规稻。籼稻也有常规籼稻和杂交籼稻,粳稻也有,其他的同理。

  杂交水稻的日常消费量并不低。

  基本上不是,常规稻为主,杂交水稻里袁团队品种份额很小。

  在国际上,美国农学家琼斯于1926年首先提出了水稻具有**优势的理论。首次成功的实现是由美国人HenryBeache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HenryBeache也被学术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并由此获得1996年的世界粮食奖。1927年丁颖教授用栽培稻竹占与野生稻杂交育成中山1号水稻,此后,丁颖教授又采用印度野生稻与广东地方品种“银粘”杂交,育成一个特大穗型的品种,单穗稻粒达1300多粒,取名“千粒穗”。**学者则在1917年就发现了野生**系,1959年**东北大学把中国野生稻的细胞质导入到**栽培稻中,发现了花粉**现象.之后,以**的九洲大学为中心,又开展了把一个叫做"辛索拉·包罗Ⅱ"的印度籼稻品种的细胞质导入到粳稻的试验研究,这个印度稻的细胞质能使粳稻发生雄性**,**琉球大学新城长友于1960年以印度籼稻ChinsurahBoroⅡ为母本,与我国台湾省粳稻品种台中65杂交,再以台中65作父本连续回交育成包台型**系(BT型)。包台型雄性**细胞质及恢复基因都来自ChinsurahBoroⅡ。(1972年我国引入包台型**系,先后转育成黎明A、丰锦A、滇一型、滇三型等粳型**系)。**农业技术研究所学者渡边用**籼稻里德稻与**粳稻藤板5号杂交,1958年育成具有里德稻细胞质的藤板5号**系,1972年,国际水稻研究所Vimani博士育成具有台湾本地1号细胞质的Pankhari203**系,1966年以钦苏拉包罗为母本与台中65杂交~育成BT型**胞质台中65A~并将该杂交组合后代的部分可育株经自交稳定选出了BT型**系的同质恢复系~于1968年实现粳型,粳稻:矮秆、叶窄、色深和米粒短,杂交稻三系配套。黄耀祥1959年育成新中国首个通过人工杂交育成的高产稳产的早籼矮秆常规稻广场矮,在水稻育种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1959年杨守仁首次提出籼粳稻杂交育种刊登在农业学报上。1964年裴新澍第一个提出“相对遗传力理论”的两个基本公式,概述了杂交亲本与子代的遗传关系,在国内外引起普遍重视。1966年,袁隆平撰写的《水稻的雄性**性》论文,发表在《科学通报》上。1970年冯克珊李必湖在海南发现雄性**系野败,1971年朱英国在海南发现雄性**系红莲。1972年,张先程最先选育成功野败籼型的恢复系IR24。颜龙安1972年带领课题组最早育出野败籼型**系“珍汕97A”和“二九矮4号A”;1982-2024年,以“珍汕97”**系配组的杂交稻累计推广种植18.744亿亩,占全国种植杂交稻总面积的47.59%。1973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势组合“汕优2号”,实现三系配套。袁隆平1974年培育成功自己的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1975年以后在湖南洞庭湖地区大规模试种。与同类杂交稻品种相比,“南优2号”的确长势最好,穗大粒多,但却有致命缺陷——不抗病。后来,洞庭湖地区几十万亩水稻遭遇矮缩病,颗粒无收,“南优2号”也因此被逐渐淘汰。

  1991年版的《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一书列出了23个杂交水稻组合。在1980年之前,也就是第一代杂交水稻品种里,只有“南优2号”为袁隆平的成果。此书由中国农科院与湖南农科院主编,主要撰稿人第一位即是袁隆平。

  1981年,来自福建三明农科所的谢华安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汕优63”,这个初期科研经费投入不足10万元的项目,却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间横扫中国大地,最高峰时期曾经占据全国杂交稻种植面积的45%,累积种植面积占杂交水稻主要品种的21%(2024年数据)。更关键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杂交稻刚推出便遇到了稻瘟病困境,推广严重受阻,有的地方甚至将几十万公斤种子封存。由于汕优63对稻瘟病的优良抗性,杂交稻才得以真正进入国人的视野。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杨守仁曾说,“汕优63救了杂交水稻的命”。

  随后,在1997年时,来自江苏农科院的邹江石培育出了“两优培九”,并表现出优异的品质,在2024年后接替“汕优63”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1973年,石明松在沙湖原种场“农垦58”大田中,发现“光敏感核**水稻”,经过十几年培育,在1985年10月通过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认定并推广,**遇到意外去世后,成果被袁隆平团队接手,在202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24年时邓启云的“Y两优1号”获得批量推广取代了两优培九,2024年前后,袁隆平团队的超级稻品种两优0293在全国多地发生大面积绝收并退出市场。

  2024—2024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前十名都是常规稻,顺序为龙粳31、中嘉早17、宁粳4号,黄华占,绥粳14,绥粳18,南粳9108,龙粳39,龙粳43,湘早籼45号,连粳11号。

  据农业部门不完全统计,东北稻区水稻常年种植面积500万公顷以上,目前全部为都为常规稻品种。

  居然被人叫回来看某些人夹杂私货的东西跟我说那玩意叫数据?对着杂交稻种植区域不谈,然后在杂交稻主推500种,常规稻两百种的情况下谈单品种种植量,跟我讲这种私货叫数据?怎么不谈谈常规稻累计前十的连威,优,6,4都过不去?

  还有经典谣言美国人世界粮食奖云云是吧?

  不敢讲袁老做的什么是吧?没事,世界粮食奖帮你们说啊。

  袁稻到底养活了多少人?

  查了半天没查到袁稻到底种植了多少面积,产量总共是多少,只知道袁稻占杂交稻比例为3%。

  为了数据统一,全部以2024年为准。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我国水稻产量总共万吨,约2.1亿吨,**1000*2=4.1922e+11≈4192亿斤。

  2024年,水稻种植总面积为,2969万公顷,一公顷约15亩,2969*15=亩≈4.45亿亩,

  杂交水稻种植面积为1333万公顷,1333*15=万亩≈2亿亩。

  常规稻种植面积,-≈万亩≈2.45亿亩。

  4192亿斤/4.45亿亩=942.02斤/亩≈942斤/亩。

  2024年,全国所有水稻平均亩产942斤。

  942/2=471公斤/亩,也即471kg/亩。

  袁隆平先生说杂交稻比普通稻亩产要高20%。

  假设常规稻亩产量x,则杂交稻亩产量为6x/5,

  2.45x+2*6x/5=4192

  12/5=2.4

  4.85x=4192

  则常规稻亩产x=4192/4.85=864.≈864斤,864/2=432kg。

  杂交稻亩产,6/5=1.2,1.2*864=1036.8斤,1036.8/2=518.4kg≈518kg。

  518-432=86,杂交稻相比常规稻每亩增产约86kg。

  86/432=0.41≈20%

  2亿亩增产量,86kg*2亿=172亿kg=1720万吨

  袁隆平杂交稻占我国杂交稻比例为3%,

  按照以上理想情况的数据,1720*3/100=51.6万吨。

  按2024,我国年人均粮食474kg算,袁稻增产约能多养活51.6/0.474=108.≈109万人。

  不过感恩也要注意到他人的一点贡献: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2024年世界27.22亿吨粮食,约50%来自于化肥的作用,也就是约13亿吨粮食,没有化肥是大概率是没办法生长出来的,当然也包括杂交稻的一半产量了。

  我国科学家也有相似的研究结果。

  建国初期,**面对外敌打下的威望,科研人员研发出的遏制侵略的武器,提供了相对安全的国防环境,保证了稳定生产,土地自主,不必像巴西那样,地多粮多人少,人却饥饿,被人剥削。

  建国初期无数劳动者兴建的无数水利工程等等,也都为粮食增产,养活国民,提供了支持。

  今天无数工人农民劳动者一天十二小时,一个礼拜七天,为了养活自己也做出了小小的一点贡献。

  尊敬是好的,不过也要注意浪费情况: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合作组织WRAP报告:

  2024年,全球总共27.22亿吨粮食,被浪费9.31亿吨。

  浪费的粮食,按我国年人均948/2=474kg算,一年可以养活

  9.31亿吨/474kg=9.31/0.474=19.

  ≈20亿人。

  2024年,全球浪费的粮食约能养活20亿人。

  我国浪费情况:

  2024年,我国小麦,水稻,玉米,土豆,等等,粮食总产量万吨,即6.6384亿吨。

  据央视新闻指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大学生浪费的粮食可以养活1000万人。

  2024年,我国餐桌上浪费的粮食至少3500万吨。还有生产,储藏,运输可能还没算。

  3500/0.474=7383.万≈7384万人。

  2亿亩杂交稻养活了多少人呢?

  2*518=1036.8亿kg,

  按年人均474kg,也就是一年时间每人每天474/365=1.7≈1.3kg,一天2.6斤大米,别的都不吃。

  2024年,1036.8/474=2.2≈2.2亿人。

  万一没有杂交稻怎么办?

  以2024年的2亿亩杂交稻土地来算,如果种植土豆,农民可以不需要买不能留种的杂交稻种,土豆种植相对简单,化肥,农药相比水稻较少,有利于农民稍微增加点收入。

  至于养活的人数:

  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早在2024年全美国种植和收获马铃薯已达48万多公顷,产量206亿公斤。48万公顷=48万*15亩=720万亩

  1亿公斤=*10*1000kg=*10吨=10万吨

  206亿公斤=2060万吨

  2060/720=2.1≈2.86吨/亩。

  以此为准,我国不比美国差,用心种植,土豆产量至少可达2.5吨/亩。

  2亿亩杂交稻土地,

  2亿*2.5吨=5亿吨。

  根据新闻记载,一个英国中年人为了减肥,每天只吃3kg土豆,坚持了一年时间,也就是一天6斤土豆,别的都没吃来算,一人一年只需要土豆3*365=1095kg,足可存活。

  2亿亩土地种土豆,约可养活,5/1.095=4.6≈4.6亿人。

  红薯情况和土豆差不多,可以说前三十年就是靠红薯支撑下来的,到1973年袁稻还没出来之前红薯养活了9亿人的过半。

  世界粮食奖官**于袁隆平的贡献说的是在中国,每年多养活了7000万人(70million)。

  然后,杂交水稻理论来自于他的工作,他之前育种届得出的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优势。自他在1979年在菲律宾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表了杂交水稻的技术之后,各国、科研机构、企业单位才开始继续研究杂交水稻。在此之前,除了中国,其它国家的杂交水稻研究是停滞的。

  他为全世界各国培养了超过3000名技术人员,遍及印度、孟加拉、**等国。杂交水稻的理论,同时又影响了油菜、高粱等作物的制种技术。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这个圈子里就是奠基人。

  世界粮食奖的介绍,打开很慢,蜗牛一样。

  2024:Jonesand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