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猪棒状杆菌病病因和防治

2024-01-14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47 次
猪棒状杆菌病病因和防治

  此篇文章会给农友们聊聊“猪棒状杆菌病病因和防治”的内容进行概括性讲解,期待对各位农友们有些许帮助,别忘了收藏哦!

  猪棒状杆菌是由棒状杆菌属细菌感染引起的,导致感染组织纤维蛋白性和化脓性炎症。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本病可分为泌**生殖系统型、肺炎型和全身脓肿型3种类型。

  猪棒状杆菌存在于任何猪群中。棒状杆菌引起猪泌**系统炎症,症状为母猪**有脓性分泌物,不时有血**。

  据研究,80%以上的公猪**内有猪棒状杆菌,但母猪**内很少见。但棒状杆菌病只发生在母猪身上,通常在配种或分娩后13周出现症状,因此很可能是配种时**口擦伤感染所致。

  对种公猪,尤其是体力较强的外种公猪,配种前或定期清洗**和**憩室,防止病菌传染给母猪。

  该病威胁所有年龄段的干母猪并经常导致死亡。

  经产母猪比例大的猪群更容易患病,生病的母猪很快就会死亡或患上慢**。母猪死亡率可达12%,有时也见于幼母猪和后备母猪。

  分娩期间的压力通常会诱发这种**。

  目前还没有确定的方法来预防这种**。

  可以尝试在**后立即使用抗生素或使用人工授精。

  林可霉素的给药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毫克。

  氨苄西林的剂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连续使用4-5天。可将抗生素制剂注射到公猪**内,每天1次,连续5天,可减少公猪向母猪传播的细菌量。

  大群可在饲料中添加金霉素或土霉素,按每吨600克的比例连续添加14天。根据情况每4-6周进行一次治疗。

  也可在母猪断**或配种时注射一次长效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也可在母猪断**至配种后21天期间喷洒在母猪饲料表面。

  投药量可按母猪每天采食2.5公斤饲料,每吨饲料投药600克计算。这样,每头母猪每天的用药量为1.5克。

  最好先用预混剂稀释药物。


精选问答:


  1、香菇菌棒冒出好多假菇是怎么回事?

  1、原基没有形成子实体——菇蕾是膨胀状“菇包” 大概有三种原因一是菌丝生理不成熟,其次是菇棚空间湿度不够——菇蕾难以形成,再就是——在形成原基将要转化成幼菇的2两天上下遇到气温偏高的天气或棚内湿度管理不够所致。

  2、转色脱袋不符合标准。有的菇农单凭菌龄,而未掌握菌丝成熟的条件, 转色差或脱袋早。即菌棒菌丝生理不成熟或转色程度不够时就脱袋开始催菇了,造成菇态畸形。

  3、菌棒菌丝受伤、生理有问题。如发菌管理期间,温度控制不适——造成烧菌或菌棒曾经受热——营养积累不够。

  4、出现假菇、或大量假菇,也与气温反常、气温升高有关——菌丝营养倒流或菌棒内的热量通过子实体为通道散发。

  5、菌棒注水不适宜。早熟品种一般长菇2批后,一般以菌棒重量比原来下降30%后,再进行补水注水。补水注水。但有的菇农采用的是晚熟品种,也跟着浸水,由于晚熟品种正处于形成原基时期,一遇水分**,迫使原基提早分化,只长菌柄,形成了“蜡烛菇”。

  6、菌种可能存在问题。?

  2、丙酸棒杆菌是什么?

  丙酸棒杆菌是放线菌门,放线菌纲,放线菌目,丙酸杆菌科中的一个属。模式种有:费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freudennreichii)、痤疮丙酸杆菌、颗粒丙酸杆菌。主要发现于乳酪、乳制品和人的皮肤。

  形态多形态杆菌,0.5~0.8μm×1~5μ m,常为圆端或尖端的棒状;有的细胞为类球状、分叉或分枝,但不成丝状。细胞单个、成对或短链,呈V或Y字形出现,或方形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