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叶虫 潜叶虫
潜叶虫:农业害虫还是农业益虫?
潜叶虫的介绍潜叶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属于蚜虫科,形状像蚜虫,但是比蚜虫稍大一些。潜叶虫主要寄生在植物叶片的内部组织中,因此得名“潜叶虫”。它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叶片变黄、萎蔫、死亡,严重的话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潜叶虫的分类和特点潜叶虫属于半翅目蚜科,一般分为绿色潜叶虫、**潜叶虫、黑色潜叶虫等不同品种。潜叶虫的特点是体型较小,一般只有几毫米长,身体呈卵形或椭圆形,表面比较光滑,没有翅膀,不能飞行,它们的足非常细长,可以轻松地从植物的叶缝中爬行。潜叶虫的寿命很短,一般只有几天到几周不等。
潜叶虫的生活习性潜叶虫是一种繁殖力很强的害虫,它们一年可以有多次繁殖,每次繁殖的数量都非常大。潜叶虫的寄主范围非常广,可以寄生在花卉、果树、蔬菜、谷物等各种农作物上。它们一般在春季和夏季繁殖最旺盛,当气温升高时,它们的繁殖速度也会加快。潜叶虫的寿命很短,但是在短暂的生命里,它们吸食植物汁液的能力是非常强的,所以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对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潜叶虫的防治方法由于潜叶虫的繁殖力非常强,所以防治起来比较困难。一般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比如在植物生长的初期,可以使用农药喷洒的方式进行防治,当然这种方**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不是特别推荐。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比如使用天敌昆虫来控制潜叶虫的繁殖,这种方法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小,也比较有效。还可以采用物理防治的方法,比如在室内种植植物时,可以使用粘虫纸或**板进行防治,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是只适用于室内种植的情况。
潜叶虫:农业害虫还是农业益虫?潜叶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潜叶虫也有一定的益处。比如,潜叶虫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潜叶虫的种类很多,有些品种还可以被用来进行科学研究。我们不能一味地将潜叶虫看作是一种害虫,而应该在防治潜叶虫的同时,充分发挥它的益处。
相关百科知识1.半翅目蚜科(bànchìmùyīkē):半翅目蚜科是昆虫纲半翅目昆虫的一个科,包括了大约4700个物种。蚜科昆虫分布广泛,主要寄生在植物上,它们吸食植物汁液,能够引起植物的变形、变色、叶片卷曲等症状。
2.生物防治(shēngwùfángzhì):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其他生物对害虫进行防治的一种方法。通过引进或增殖天敌、寄生虫、寄生真菌等自然敌害,控制害虫的繁殖,达到防治目的。相对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对环境污染小,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益。
参考来源:1.《农业害虫识别与防治》
2.《植物保护学》
3.《生态农业》
相关拓展:
问:潜叶蛾的为害状、主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怎样?
潜叶蛾(Phyllocnisitiscitrella)又名绘图虫,潜叶虫。【为害情况】
潜叶蛾的幼虫潜食嫩叶、嫩枝,多数在叶片背面表皮下取食,形成弯曲隧道,俗称“鬼画符”。老熟幼虫在隧道末端吐丝卷枣森折幼叶叶缘部分,并在里面化蛹。叶片严重卷曲,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幼虫潜入造成伤口还诱发溃疡病。
【主要特征】
成虫体长约2毫米,为银白色小蛾,翅基部有1条黑褐色纵纹,约为翅长的一半,在翅约2/3处有“丫”形黑纹。卵极小,长0.30~0.36毫米,椭圆形,乳白色,透明。幼虫初孵时体长0.5毫米,淡**。成熟时体长4毫米,扁平,长纺锤形,黄绿色。蛹体长约2.8毫米,纺锤形,初为淡**,后为黄褐色至深褐色。
【发生规律】
成虫多在清晨羽化交尾。飞行敏捷,有趋光性,晚间产卵,每雌虫产卵量为10~57粒,一天中产卵最多是入夜后的3小时内。成虫在一天中的活动时刻与产卵时刻一致,白天多躲在草丛中。雌成虫的寿命以6~20天为多。产卵有一定的选择性,多产在0.25~3厘米长的嫩叶上,超过以上长度的叶片极少产卵。卵非常小,单个散产于叶背中脉附近。幼虫孵化后由卵壳下面蛀入叶片表皮下取食叶肉,边蛀食边前进,边排泄,逐渐蛀食成银白色弯曲虫道,中间有1条排泄物线。幼虫共4龄,1~3龄幼虫取食为害,3龄为暴食期,后期多数蛀食叶缘处,4龄幼虫不取食,专职吐丝结茧,建造蛹室。在广东的春季,卵期3~5天,幼虫期11~12天,蛹期10~11天,完成1个世代约26天;在夏季,卵历期2~3天,幼虫期5.5天,完成1个世代12~13天;在秋季,卵期2~3天,幼虫期5~9天,完成1个世代约16天。每年发生约15代。幼虫具有对食物不足的高度适应能力,1个叶片可以多头幼虫并存,并不影响其存活,仍能正常化蛹羽化,只是蛹体长度变小,羽化出来的雌蛾产卵量较少。常常在新梢不多时,成虫在嫩叶上高密度产卵,以使种群保持一定的数量,而使下次新梢普遍受害。又因繁殖快,每头雌蛾产卵较多,故越冬后潜叶蛾死亡虽然常常高达95.8%左右,春梢上发生很少,可是从夏梢开始,经过几个世代的繁殖,虫口密度便迅速上升,到了秋梢期,为害就非常严重。
在年周期中,由于气候、天敌、食料和品种的物候期以及栽培措施等因素的影响,使潜叶蛾的季节繁殖率和存活率都不尽相同。在环境条件不利时对其繁殖率和存活率都有很大影响,数量减少而形成低峰期。如大暑前后至立秋后一段时间,田间气温高达34~36℃以上,其间潜叶蛾发育受高温抑制,成虫产卵很少,出现发生量的低峰期。冬季干旱,越冬虫死亡率高,来年峰期推迟。春季多雨,特别是大雨也会使越冬后的潜叶蛾成虫数减少,这样也会推迟第一次高峰期出现的时间。在广东,潜叶蛾每年有四个高峰期和三个低峰期。四个高峰期所在的时间,分别为4月至5月中旬、6月中旬至7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和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三个低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和11月下旬至翌年4月。夏季的低峰期较短,在10天左右,秋季的低峰期可达15天左右,冬季的低峰期可一直持续到春梢老熟。夏、秋季的低峰期与甜橙夏、秋梢期在时间上接近。如果在5~6月的低峰期放夏梢,7月下旬至8月上旬低峰期放秋梢(壮旺的树可在8月中旬放梢),叶片受害率可控制在10%以下,除了防治柑橘木虱要喷药外,可以减少喷药甚至不用喷药防治。各地低峰期时间不尽相同,应在做好预测预报的基础上进行放梢较为可靠。
【防治方法】
①抹芽控梢,掌握潜叶蛾发生低峰期统一放梢。夏、秋季把先抽吐的零星嫩芽抹除,待大量新梢萌发时才统一放梢,这样可断其食料,抑制其繁殖,减少果园虫口密度,放梢后就能大大减轻其为害。在抹芽控梢的基础上,通过预测预报或检查,当平均每叶的卵量由多开始变少时,也即是发生高峰开始下降时,立即抹除全部嫩梢,统一放梢。春岩帆也可以检查新梢,如发现顶部5片叶的卵及幼虫数量明显减少时,将全部新梢抹去,统一放梢。也可在每次抹芽前,全园普查1次,如发现大部分枝梢无卵或幼虫,或仅基部2~3片叶受害,属为害低峰期,即可统一放梢。
②加强肥水管理。放梢前10~15天施1次速效肥,促进新梢萌发齐一健壮。如遇干旱可加强灌水或淋水。放梢后可薄施1~2次速效肥,结合用0.3%~0.5%的**素进行根外追肥,加速新梢生长,可减轻潜叶蛾为害。
③防治指标。扒雹多数新梢芽长0.5~2厘米时喷药,相隔7~10天1次,连喷2~3次。
④喷药保护新梢。当芽长5毫米左右或通过调查潜叶蛾大部分为低龄幼虫、仅有少数转入中龄时(参考幼虫为害的坑道的长短来确定),喷药保梢。如果杀死低龄幼虫,最好在中午喷药,隔5~10天喷1次,连喷2~3次。在低峰期放梢,喷1次或不喷均可。可选用如下有效药剂:1%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生产绿色食品时不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24%万灵乳油1500~2000倍液,5%啶虫隆乳油1000~2000倍液,20%除虫脲悬浮剂1500~3000倍液,甲氰菊酯(灭扫利)乳油2000~3000倍液,5%伏虫隆乳油1000~20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1000~1500倍液。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已产生抗药性,一般改用含有阿维菌素的低毒制剂效果较好。
问:潜叶虫的危害怎样防治潜叶虫
潜叶虫有哪些潜叶虫,指许多在叶中生活并取食的昆虫幼虫。如毛虫(鳞翅目)、叶蜂幼虫(膜翅目)、甲虫的幼虫(鞘翅目)以及双翅目的蛆等,在干旱、温暖天气条件下,虫害严耐禅重。
潜叶虫的危害
潜叶虫繁殖速度快,虽然体型小,但唤坦一旦形成较大数量的规模,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它能侵害植物叶茎,最终造成作物枯死,致使大幅度减产。
怎样防治潜叶虫
防治潜叶虫,可在卵孵化后,幼虫尚昌链尘未潜入叶肉组织时,抓住时机及时喷药。可用巴内达碧卡叶面肥+20%杀灭菊酯2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等,使用上述药之一,每隔10天左右喷施1次,连喷2~3次。
问:防治潜叶虫的方法有哪些?
潜叶虫有哪些潜叶虫,指许多在叶中生活并取食的昆虫幼虫。如毛虫(鳞翅目)、叶蜂幼虫(膜翅目)、甲虫的幼虫(鞘翅目)以及双翅目的蛆等,在干旱、温暖天气条件下,虫害严重。潜叶虫的危害潜叶虫繁殖速度快,虽然体型小,但一旦形成较大数量的规模,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它能侵害植物叶茎,最终造成作物枯死,致使大幅度减产。怎样防治潜叶虫防治潜叶虫,可在卵孵化后,幼虫尚未潜入叶肉组织时,抓住时机及时喷药。可用巴内达碧卡叶面肥+20%杀灭菊酯2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等,使用上述药之一,每隔10天左右喷施1次,连喷2~3次。
问:潜叶虫的危害怎样防治潜叶虫
潜叶虫有哪些潜叶虫,指许多在叶中生活并取食的昆虫幼虫。如毛虫(鳞翅目)、叶蜂幼虫(膜翅目)、甲虫的幼虫(鞘翅目)以及双翅目的蛆等,在干旱、温暖天气条件下,虫害严重。
潜叶虫的危害
潜叶虫繁殖速度快,虽然体型小,但一旦形成较大数量的规模,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它能侵害植物叶茎,最终造成作物枯死,致使大幅度减产。
怎样防治潜叶虫
防治潜叶虫,可在卵孵化后,幼虫尚未潜入叶肉组织时,抓住时机及时喷药。可用巴内达碧卡叶面肥+20%杀灭菊酯2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等,使用上述药之一,每隔10天左右喷施1次,连喷2~3次。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