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锈病对产量影响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884 次
小麦锈病对产量影响

小麦锈病对产量的影响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小麦锈病也是小麦生产中的一大问题。小麦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主要危害小麦叶片、茎秆、穗部和鞘片等,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那么,小麦锈病到底对小麦产量有多大的影响呢?

小麦锈病对产量的影响程度

小麦锈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大病害,它不仅降低了小麦的产量,还会影响小麦的品质。据统计,小麦锈病的发病率在不同年份和地区之间有所差异,但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一般来说,小麦锈病的发病率在20%以下时,对小麦的产量影响不大,但如果发病率超过30%,则会对小麦的产量造成明显的影响。小麦锈病还会导致小麦的品质下降,从而影响小麦的市场价值。

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

为了防止小麦锈病的发生,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要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进行种植,要注意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残体和杂草,保持田间通风,控制田间湿度。还可以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小麦锈病对产量的影响问题拓展

问题一:小麦锈病会对小麦的品质产生影响吗?
答案:小麦锈病会导致小麦的品质下降,如蛋白质含量、面筋质量等指标均会受到影响。

问题二:有哪些化学防治小麦锈病的药剂?
答案:常用的化学防治小麦锈病的药剂有三唑酮、硫酸锌、多菌灵等。

问题三:小麦锈病的发病率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案:小麦锈病的发病率与气候、土壤、小麦品种、田间管理等因素有关。

问题四:生物防治小麦锈病有哪些方法?
答案:生物防治小麦锈病的方法有利用枯草芽孢杆菌、木霉、拮抗菌等进行防治。

问题五: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案: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进行种植、田间管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相关拓展:

问:小麦锈病危害到底有多严重?为什么农田里麦苗出现锈病很多农民害怕?

小麦被害后,植物营养元素不断被病原菌所耗费,好哪植物表面的夏孢子堆毁坏寄主的表皮细胞和胡萝卜素,光合作用总面积降低,植物光合作用消弱,水分蒸发加速,其水面蒸发一般比健株提升20%~60%,比较严重可增加200%~300%,导致植成长发育遭受巨大干扰。发病轻时,穗形简短,粒秕,出苗率降低,出米率减少,发病严重时,植物偏矮,不能正常出穗。

小麦条锈病主要靠气流开展散播,近年的暧冬气侯更为有利于此病散播。在中国小麦栽种地区大部分都是有发生,有一些地区出现比较严重,有一些地区相对较轻。小麦条锈病的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病后,轻则导致10%左右的限产,严重可能做到一半以上,而特别严重的地块,有可能立即绝产。小麦若不能开展正常的植物光合作用,生长发育必然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

小麦条锈病是典型的远程控制气传病害,这种夏孢子可随风飘荡散播,乃至可通拦历过强劲气流送到1599米~4300米的高空,吹送至几百公里以外的地区而不失活力开展再侵染。小麦条锈病主要在春夏季节伤害冬小麦,病原菌危害完稻苗之后,随气流在西南和西南地区高海拔地区露地栽培;在秋季冬小麦栽种之后再度随气流赶到众多小麦主产区,附着在冬小麦小苗上过冬,第二年再度伤害稻苗。

小麦锈病的传播速度快。小麦锈病的发生关键有三大要素,菌源,寄主和气侯,在其中气侯是重要因素,由于锈病胞子会随风飘荡,雨等散播,传播速度快,一周左右便会呈暴发性时兴。运用抵抗性小麦种类是友衡码由小麦群体的抗病性遗传基因多元化,抗病性类型多元化和抗病性持续性的提高来实现对小麦锈病的预防。为了保证小麦品种的抗病力,在高发土地,发病比较严重的地块,尽量不要再栽种小麦,根据轮种降低寄主的方法来解决或降低病原菌。

问:小麦条锈病是一种怎样的病害?

全世界凡有小麦种植的地方,几乎都有一种或几种锈病的发生。在我国,小麦条锈病[Wheatstriperust(yellowrust)]主要发生于西北、西南和黄淮等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小麦秆锈病主要发生在东北、内蒙古、西北春麦区;小麦叶锈病过去以西南麦区发生普遍,近年来华北、西北和东北各麦区渐趋严重。在我国,条锈病的发生比册清叶锈及秆锈病更为普遍,对生产的威胁也最大。在华北、黄淮平原、西北和西南等地经常发生危害。

小麦锈病在我国常造成大面积流行,特别是条锈病曾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大流行,引起严重的产量损失。小麦锈病大流行年份,感病品种州基前一般减产30%左右,中度流行年份减产10%~20%,特锋锋大流行年份减产高达50%~60%,严重田块甚至绝收。

锈菌对小麦植株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病菌可大量掠夺植株体内的养分和水分,干扰和破坏植株正常的生理功能,使呼吸作用增加,光合作用降低,叶绿素被破坏,光合效率下降。同时,由于表皮组织受到破坏,使其蒸腾量增加,失水严重,最终造成籽粒瘪瘦、千粒重和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问:设小麦的产量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AA为高产,Aa为中产,aa为低产.抗锈病与不抗锈病受另一对等位基

(1)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杂交得F1,基因型为AaBb,自交得F2,采用逐对分析法,Aa→1AA(高产)、2Aa(中产)、1aa(低产),Bb→1BB(抗病)、2Bb(抗病)、bb(不抗病),则表现型有3×2=6种,其中能稳定遗传的高产抗锈病个体(AABB)占=1/4×1/4=1/16.
(2)F2中抗锈病个体基因型有BB(1/3)或Bb(2/3),自交后代BB=1/3+2/3×1/4=1/2.
故答案为:
(1)6AABB1/16
(2)1/2

问:怎样使用生物杀菌剂防治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为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为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有发生;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排列成与叶脉平等的虚线条状,鲜***,孢子堆小,椭圆形,孢子堆破裂后散出粉状孢子。小麦秆锈病,主要发生在叶鞘、茎秆和叶片基部,严重时也发生在麦穗的颖片和芒上,孢子堆大,长椭圆形,不规则,深褐色。夏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正反面都可出现,背面较正面的大,有时会在短期内造成较大损失,全国各地均发现过此病。小麦叶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能侵害叶鞘,很少发生在茎秆或穗部。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散生,橘红色,孢子堆中等大小,近圆形,夏孢子堆一般不穿透叶片,个别穿透叶片的,叶片反面的夏孢子堆也较正面小。叶锈多在小麦生育后期发生,对产量影响不大。条锈发生早、为害重,甚至麦叶过早枯死,不能正常抽穗而严重减产。小麦条锈病是一种能够随气流(风)远距离传播的病害。春季3~4月间温度在10~20℃,雨水早而次数多,在感病品种存在的前提下,条锈病就有可能大流行。偏施氮肥,小麦贪青徒长,发病较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麦田也易发病。
防治小麦锈病的生物杀菌剂主要为嘧啶核苷类抗菌素。
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用600~800倍液喷雾;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300~500倍液喷雾。注意事项:在发病初期喷药,隔7~10天喷雾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