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种植木耳技术指导 木耳是怎样种植的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356 次
种植木耳技术指导 木耳是怎样种植的 一、土壤准备

木耳适宜生长在松树、柏树、杉树、柳树等阔叶树的树干上,因此在种植木耳时需要挑选这些树种。同时还需要注意,树干表面不能有明显的伤口和病虫害,否则会影响木耳的生长。

在选择好适宜的树干后,需要对树干进行处理。将树皮刮掉,然后用刷子刷洗干净,最后用开水烫一下,消毒杀菌。处理好的树干可放置在通风干燥处,等待下一步操作。

二、接种培养

在接种前,需要将木耳菌丝培养好。培养木耳菌丝需要准备好木耳菌种和基础培养物。将木耳菌种接种到基础培养物中,放置在25℃左右的环境下,等待2-3周左右,直到菌丝长成一片白色薄膜。

将培养好的木耳菌丝均匀地涂抹在处理好的树干表面,然后用保鲜膜将树干包裹起来,放置在通风、湿度适宜的环境中,等待木耳菌丝长成。

三、管理养护

木耳的生长需要适宜的光照、温度和湿度条件。在生长期间需要注意定期浇水,保持树干表面的湿度。同时还需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定期检查树干表面是否有病虫害的迹象,如有需要及时采取措施。

四、收获加工

木耳生长周期大约为3-4个月左右,当木耳菌丝长成黑色且呈现出伞状时即可采摘。采摘后需要将木耳晾晒干燥,然后就可以进行加工制作了。

用户关心问题:

Q:木耳种植有哪些常见的病虫害?

A:木耳种植常见的病虫害有黑腐病、褐腐病、白粉虱、蚜虫等。预防病虫害的方法有定期检查、清除杂草、保持通风干燥等。

Q:木耳的收获时间是什么时候?

A:木耳的生长周期大约为3-4个月左右,当木耳菌丝长成黑色且呈现出伞状时即可采摘。

Q:木耳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A:木耳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B1、B2、C、D、E、胡萝卜素、钙、铁、锌等多种营养成分,有利**、降血脂、抗癌等功效。

木耳百科知识:

木耳,是木耳科真菌植物木耳属的一种,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也是我国传统名菜之一。木耳主要生长在松树、柏树、杉树、柳树等阔叶树的树干上,是我国南方传统的林下经济作物之一。木耳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B1、B2、C、D、E、胡萝卜素、钙、铁、锌等多种营养成分,有利**、降血脂、抗癌等功效。

参考来源:

1.《食用菌栽培技术与实践》

2.《现代农业技术大全》

问答拓展:木耳的种植方法

木耳的种植方法

一、木耳的成长环境

木耳(学名:Auriculariaauricula-judae)是一种属于木耳科、木耳属的真菌,它们在自然界中主要生长在树枝和树干上,尤其是在潮湿的环境中。木耳喜欢生长在阴凉、潮湿、通风良好的地方,创建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是种植木耳的关键。

二、木耳的种植方法

选材:木耳的种植需要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如锯末、麦麸、玉米芯等。同时,要选择新鲜、无污染的树枝或树干作为培养木耳的基质。

接种:在准备好的培养基上,均匀撒上木耳菌种。菌种可以通过**现成的,或者从成熟的木耳上取下孢子自行繁殖。要确保接种的锋宏菌种质量良好,以保证木耳的生长。

培养: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阴凉、潮湿的环境中,如温室、棚架等。保持适宜的温度(15-25℃)和湿度(80-95%)。在这个阶段,木耳菌丝将逐渐在培养基上生长,最终形成粗颤实体的菌块。

生长:当菌块覆盖整个培养基表面时,木耳就开始岩基败形成子实体,并逐渐长大。此时需要保持适当的通风和光照,以促进木耳的生长。

收获:木耳成熟后,可以剪下并进行清洗、晾干等处理。成熟的木耳呈褐色或黑色,质地韧性较好。在收获时,应避免损伤菌块,以免影响下一轮的生长。

三、木耳的营养价值与功效

增强免疫力:木耳中的多糖具有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

抗衰老:木耳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如硒、锌等,能够帮助抵抗自由基的损害,延缓衰老。

降血压、降血脂:木耳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预防****。

帮助消化:木耳中的多酚类物质和纤维素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消化,预防**。

四、木耳的食用方法

木耳的烹饪方法丰富多样,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进行创意。常见的做法有木耳炒肉、木耳拌黄瓜、木耳炖鸡等。烹饪时,建议将木耳提前泡发至柔软,切去硬根部分,再进行食用。

问答拓展:木耳怎么种木耳如何种

1、栽培黑木耳的场地选择,一般应选择通风条件好的场地,地面干燥,岁举要求地势平坦环境卫生,交通方便。
2、选用优良黑木耳菌株是袋料栽培获得速陵宽生高产优质的关键,通过栽培试验对比,从中选择出黑龙江黑耳1号菌株,其菌丝生产温度在5-32℃之间,以23-27℃为最佳,子实体在10-27℃均能生长,但以15-20℃为宜。
3、黑木耳的原种生产。将麦粒浸泡在清水中12-24小时,然后,煮30分钟左右,经控干、装瓶,在100度下灭菌6小时以上,再经接种、养菌20多天后可以使用。
4、黑木耳栽培袋培养料配方。木屑75%、稻糠12%、麦麸8%、豆饼粉3%、石膏1%、白灰0.5%、低温灭菌剂2克/袋。含水量60%。
5、种植黑木耳如何拌料。是否均匀拌料是否彻底灭菌,是提高黑木耳栽培产量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用机械、手工拌料均可。但必须拌料均匀,其检验方法为装袋二天后,检查每袋下部是否都有3毫米左右高度的积水,如果其高度基本一致,可肯定拌料较均匀。
6、装袋方法。菌袋的选择:应选择“情人袋”,“情人袋”的特点为很像恋人,袋和菌丝亲和力特别强,乎汪碧始终和菌丝粘合在一起,形成树皮结构,具有防杂菌、提高产量的功能。

问答拓展:木耳种植的方法是什么?

木耳味道鲜美,可素可荤,营养丰富。木耳味甘,性平,具有很多药用功效。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木耳种植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木耳种植的方法
  一、季节安排
  黑木耳是一种中温型菌类,适于夏、秋季栽培。
  根据各地栽培实践,在华北地区,1年中可生产2批。第一批,2月下旬至3月中旬***30天***生产原种;第二批5月下旬至10月中旬***60天***出耳。在华东地区,1年以生产1批为宜。生产日程的安排是:11月份制原种,12月份至翌年1月份制菌袋,3月中旬至5月上旬出耳。
  二、场房装置
  场房最好设在交通、能源方便,水源干净,空气清新,利于排水的地方,不要设在污染严重的地方。场房设计应有原料室、配料室、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贮藏室等。其设计上要考虑到生产流程,质量标准上要达到无菌条件。场房规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进行安排,但必备的装置有灭菌锅、接种箱和培养室。现对各室的主要功能叙述如下。
  1、原料室
  用来贮备生产装置和物资***原种瓶、栽培袋、锯木屑、麦麸和常用药品等辩银***。
  2、配料携悉宴室
  用来栽培料的配制,原种瓶的洗涮。室内要求有水、电装置,拌料机、装料机、分装机、分装操作台等。
  3、灭菌室
  用于原种瓶和栽培袋的灭菌,室内设立常压灭菌锅或高压灭菌锅。
  4、冷却室
  用来摆放灭菌后的原种瓶或栽培袋。
  5、接种室
  面积4~6m2,高约2.2m,房顶铺设天花板,地面和墙壁要平整、光滑,以便于清洗消毒。接种室内设有工作台用来接种操作,工作台上方装置紫外线灭菌灯***波长2587埃,30W***。
  6、培养室
  用于原种瓶或栽培袋的养菌,内设档养架{木制或角铁制成,每个架子宽75~80cm,长度不限,每个架子5~6层,每层间距40cm左右,每个架子的间距70cm左右},培养室内设有取暖装置***暖气、地龙或地炕等***和通风口,以保证室内温度在25℃左右,确保空气清新。
  7、贮藏室
  用来暂时存放已长好的原种瓶或栽培袋,最好室内温度在0~10℃范围内。
  黑木耳种植
  三、栽培场地选择
  为了获得黑木耳高产,必须要有满足黑木耳生产的场所,首先要选好场地,场地好坏,是直接关系到黑木耳产量高低的问题。选场背风向阳的地方,靠近水源不易受水灾的砂质地,场地要求要有浅杂草,地势比较平坦,日照较长,日夜温差小,早晚有雾罩,靠近水源,溼度比较大。
  可利用闲置的房屋、棚舍、山洞、窑洞、房屋夹道或搭塑料地棚,或在林荫地、甘蔗地挂袋出耳。要求周围环境清洁,光线要充足,通风良好,保温保溼效能好,以满足黑木耳在出耳期间对温度、溼度、空气和光照等环境条件的要求。不要选在石角坡上或山顶上,更不能选在浸水窝里作耳场,最好选在有少量的树林中,要陆并有花花太阳照为好。
  1、耳房和耳棚
  适用于温度低时出耳。耳房可利用空闲房屋,墙壁开设下窗和上窗,房顶设定拔风筒,便于通风换气,地面铺一层砂石,利于保溼和消毒。室内设定多层床架,以便于多层挂袋出耳。耳棚在远离村舍、周围开旷、靠近水源处建造,用竹竿搭棚,四周用秸秆作围墙,抹上麦秸泥,围墙上下开设通风窗,棚顶覆盖塑料薄膜和秸竿,用以保温、保溼和遮荫。棚内打上儿排木桩,拉上8号铁丝,每排木桩之间留有0.5m人行道,便于人工**和采耳。
  2、地槽
  适用于气温较高时出耳。地槽宽1m、深1m,地槽口摆放向日葵秆***或木杆***,用线绳将菌袋分设上、中、下三层悬挂在地槽内,上面用玉米秸遮荫,定期将菌袋上、下移动,调换位置,使受光均匀,耳片色泽一致。
  3、高秆作物、林地
  在成片高秆作物、树林地的秸秆、树杆上拉铁丝,分层挂袋出耳。其空气新鲜,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接近野生黑木耳生长的自然条件,耳片厚,颜色深,品质好,不易受霉浸染。
  4、阳畦
  适用于春季气温低、空气干燥时出耳。选择向阳、背风、地势高燥平坦的地方,坐北朝南建造地下式阳畦,畦深30~40cm,宽1m、长3~5m。畦框要坚实,框壁要铲平,防止塌陷。畦底要夯实,框壁最好抹上一薄层麦秸泥。畦面用竹片搭弓形棚架,畦底至棚顶高度为60cm,棚顶拉4行铁丝挂袋,棚上覆盖塑料薄膜保溼,塑料薄膜外面盖草帘遮荫。
  四、菌种选择
  优良的菌种使用是食用菌栽培实现优质高产的前提,生产上使用菌种应该是:
  1、瓶口包扎严密,棉塞不松动,菌瓶或菌袋无裂处。
  2、菌龄适宜,一般不超过4个月。
  3、菌丝洁白健壮,均匀一致,菌体紧贴瓶壁,无缩菌现象,无灰白、青绿、黑、桔黄等杂色,无抑菌带或不规则斑痕。
  4、菌种整体性好,有弹性,掰块多,无松散或发粘现象。
  5、菌块内有菌丝香味,无臭味或酸面包味。
  五、原材料准备及质量标准
  1、木屑:要求无杂质、无霉变、以阔叶硬杂树为主。如果木屑过细,可适当新增农作物秸杆***粉碎***进行调解粗细度。以颗粒状木屑80%加细锯末20%为宜。
  2、麦麸、米糠
  麦麸、米糠要求新鲜无霉变,麦麸以**的好。目前有的磨米房稻壳粉碎到米糠里卖,致使米糠质量下降。一般好的米糠一麻袋在120—130市斤,否则就是里面掺加稻壳,**时一定要注意。
  3、塑料袋
  为保护生态环境,现在生产黑木耳一般用木屑、棉籽壳等原料袋式栽培。生产黑木耳的塑料袋现有两种。一种是高压聚丙烯袋,其优点是透明度强,耐高温,1210C不溶化、不变形,方便检查袋内杂菌污染;其缺点是冬季装袋较脆,破损率高。一种是低压聚乙烯袋,其优点是有一定的韧性和回缩力,装袋时破损率低;缺点是透明度差,检查杂菌时不易发现;该袋不耐高温,只适合常压1000C灭菌生产。不论哪种袋,要求每个袋重量都必须在4克以上为好。塑料袋太薄,装袋灭菌后就会变形。
  菌袋质量鉴别:基本方法为“一量、二称,三压、四看”。
  一量:量规格,现通用菌袋规格有三种折袋,16.5cm×33cm,17cm×33cm,17cm×35cm。前两种规格装溼料以2斤为宜,装完料后菌袋直径为11cm,袋高18~20cm;后一种规格溼料以2.3斤为宜,装完料后菌袋直径为11cm,袋高21~23cm。装料不可过多,否则不利于发菌,还会延长整个生产期。常规品种,装料2斤时每袋价格与菌袋的重量成正比。以上三种规格袋,每个袋重在4~4.2克为宜。
  三压:对低压聚乙烯袋,进行挤压检测。把袋充满气体,然后拧紧袋口挤压看其变化,如爆裂则袋为生料制作,为次品袋;如鼓涨开裂则为纯料制作,为好袋。
  四看:看厚薄的均匀程度。如厚薄均匀为好袋,否则为次品袋。
  建议使用规格为17cm×35cm,重量为4.2克的低压聚乙烯或高压聚丙烯袋。乙烯袋和丙烯袋只是使用习惯问题。低压聚乙烯袋不能用于高压灭菌生产,其优点是不易脱袋。高压聚丙烯袋为通用袋,其优点是便于检查杂菌,便于割口。
  4、双套环***无棉盖体***无棉盖体分两种,一种是用纯原料生产的,一种是用再生料生产的。再生料生产的价格便宜。规格有两种,上盖直径3cm和2.8cm两种。**2.8cm规格的比较适合,2.8cm规格的污染率低。只要注意使用条件,全面的看还是使用再生料无棉盖体为宜。
  也可用单环加棉塞代替双套环使用,可以较大的节约成本,单环要用塑料打包带自己制作。棉花可用普通的棉花即可。
  5、药品
  黑木耳生产常用药品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促进生长用药品,一类是消毒类药品,一类是病虫害防治药品。
  促进生长的常用药品主要有:三十烷醇、食用菌营养素、菇耳壮等药品,生产上可按著使用说明书使用。
  消毒类药品常用的有:甲醛、来苏儿、硫磺、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剂***菇保一号、菇保二号***、漂白粉、过氧乙酸、新洁尔灭、酒精、多菌灵、克霉灵、绿霉净、石灰等。
  病虫害防治药品常用的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石灰水、乐果、敌杀死、敌敌畏等。
  六、黑木耳高产配方
  适于袋栽的培养料配方有以下几种:
  1.硬杂木屑64.5~64%;玉米芯20%;麦麸12%;豆饼粉2%;石膏粉1%;生石灰0.5~1%***pH值调至8~9为准***。
  2.锯木屑***硬杂木***86.5%;麦麸10%;豆饼粉2%;生石灰0.5%;石膏粉1%。
  3.玉米芯48.5%;锯木屑38%;麦麸10%;豆饼粉2%;生石灰0.5%;石膏粉1%。
  4.豆秸72%;玉米芯或锯木屑17%;麦麸10%;生石灰0.5%;石膏粉0.5%;
  5.稻草84.5%;麦麸12%;豆饼粉2%;生石灰0.5%;石膏粉1%。
  七、拌料
  木屑过筛,筛除掉较大的木块,可有效的防治漏袋的情况发生。拌料。先将麦麸、石膏、石灰称好后放在一起,先干拌两遍,然后再放入木屑中进行搅拌两遍。然后将拌料水与木屑等原料混合翻拌2遍。要保证混拌均匀。在后两遍时要注意调整混合料的水分,保证含水率在62~63%之间,通过加生石灰调整pH值在6.0~7.0之间。含水量的鉴定方法是,手握成团,触之即散。水分过大,菌丝不易长到底,容易发生黑曲霉蔓延;水分过小,菌丝生长速度慢;菌丝细弱。由于原材料**地不同,各地木屑含水量也不一样,所以拌料时要灵活掌握。水与料拌匀后,进行过筛,过筛后备用。
  八、装袋与灭菌
  培养料装袋最好是采用机械装袋,装袋后的料面高为17~18cm,每袋重约1.1kg。装袋要做到上部紧,下部松。料面平整,无散料,袋面光滑,无褶。然后用木棍***直径2.5~3cm***从料中间从上至下打一个孔洞。最后套上颈圈,塞上棉塞***或套上无棉封盖***。装完料的栽培袋放人专用筐内***用5#铁筋制成长×宽×高为44×33×26cm***。
  栽培袋必须放入专用筐内,以免灭菌时,栽培袋相互堆积,造成灭菌不透***。然后马上灭菌、不能放置**。灭菌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或常压蒸汽灭菌。
  1、高压蒸汽灭菌法
  在1.0~1.4kg/cm2的压力下来灭菌2个小时。灭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灭菌锅冷空气必须排尽。在开始加热灭菌时,先关闭排气阀,当压力升到0.5kg/cm2时,开启排气阀,排出冷空气,让压力降到零,直至大量蒸汽排出时,再关闭排气阀进行升压到1.2kg/cm2,保持2个小时。
  ***2***灭菌锅内的栽培袋的摆放不要过于紧密,保证蒸汽通畅,防止形成温度“死角”达不到彻底灭菌。
  ***3***灭菌结束应自然冷却。当压力降至0.5Kg/cm2左右,再开启排气阀放气,以免减压过程中,袋内外产生压力差,把塑料袋弄破。
  防止棉塞打溼。灭菌时,棉塞上应盖上耐高温塑料,以免锅盖下面的冷凝水流到棉塞上。灭菌结束时,让锅内的余温烘烤一段时间再取出来。
  2、常压蒸汽灭菌
  ***1***常压灭菌锅的建造
  一般用直径1.2~1.3m的铁锅砌成。可装进700~800袋,锅需要红砖2000块和8~9袋水泥,锅沿到锅边不能超20cm,否则死角过大,最好把加水管要伸进锅的1/3处,如果冒蒸气说明缺水,整个锅不要用木头门框,墙18厚一横一竖,门要留6cm的延口;门的两侧放4个八锅子,温度计搓在门上在门高的20cm左右处。
  灭菌时要用灭菌筐,灭菌筐的尺寸长为44cm,宽33cm;高24cm,内径尺寸再加20cm,搭锅时要算好,锅高起1.5米6层筐,一层12筐,横三竖四砌,145cm方形锅为好;五层出半块砖坐毕子,锅直径1.2m,锅沿到墙的距离0.2m加水管距锅底还有1/3的高度。
  2、常压锅灭菌过程
  ***1***装锅:锅内添水到8分满,把筐排放整齐。
  ***2***烧锅:升火,排尽冷气后盖土排气孔,旺火快烧迅速升温,袋内温度达到100℃开始计时***温度计应放在距锅台15~25cm处***,维持足火足气8~10小时,然后闷锅1~2小时,趁锅内温度在90℃左右,撤掉余火,慢慢开启锅门出锅。把灭菌后的栽培袋搬到冷却室内,当袋内温度降至30℃以下时要及时抢温接种。
  3、灭菌效果的检查方法:
  ***1***灭菌彻底的培养基应呈现暗红色或茶褐色,有特殊的清香味。
  ***2***颜色变成深褐色。
  4、常压灭菌的注意事项
  ***1***加水必须加热水,保证原锅的温度;最好搭一个连体灶,谨防烧干锅。
  ***2***当天拌料当天装袋及时灭菌。
  ***3***灭菌时间不要延长,以免营养流失。
  ***4***灭菌后的栽培袋,不允许拎颈圈,要双手捧托搬运。
  黑木耳种植
  九、接种养菌
  1、接种
  菌袋进入培养室前要对培养室进行消毒灭菌,提前三天,可采用气雾熏蒸和药剂喷洒,分三次进行。初次用时用8ml/m3的甲醛,加入5g高锰酸钾熏蒸。以后每次接种前用来苏,新洁尔灭等药剂消毒,再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杀菌消毒。摆放菌袋要先摆下层,后&#;上层,卧式摆放层数不得高于5层,否则容易烧袋。
  接种前对接种室进行消毒。接种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接种量以全部封住栽培墙袋口的料面为度,每瓶原种可接40个栽培袋。接完种后把袋口盖紧,搬入培养室内进行养菌。培养室必须要求卫生,干燥,避光,培养室溼度要保持在60~70%,不得大于70%否则容易产生杂菌,原则是“宁干勿溼”。
  2、养菌
  ***1***前期防低温,养菌初期5~7天要保持培养室内温度25~28℃;空气相对溼度在45~60%左右,菌袋上面菌丝长满前通小风,促进菌丝定植吃料以占据绝对优势,使杂菌无法侵入。
  ***2***中、后期防高温,当菌丝长到栽培袋的1/3时,要控制室温不超过28℃,最低不低于18℃,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测量以上数第二层和最下层为准,上下温差大时,要用换气扇进行通风降温。
  ***3***适时通风,保证其发育过程中的空气清新,每次可以小通风20分钟左右。
  ***4***避光养菌,以防止提早出现耳基。在室内养菌40—50天后,当菌丝长到袋的4/5时;可以拿到室外准备出耳。同时创造低温条件***15~20℃***;菌丝在低温和光线中很易形成耳基。
  在灭菌、接种、养菌过程中应注意,不能拎栽培袋的颈圈,应用手托袋底部挪动栽培袋,以防止杂菌污染。在养菌过程中,应及时挑出有杂菌污染的栽培袋。
  春季养菌时对发现的污染袋要放在房后的阴凉通风干燥,闭光;清洁处隔离培养,黑木耳菌可以吃杂菌;夏季养菌时对发现的污染袋要再次灭菌后接种,以免减少损失。
  十、出耳管理
  1、搭设好耳床或耳棚
  耳床的制作可根据地势和降雨量做成地**或地下床。据龙井地栽黑木耳的实际经验以地面平床形式较好。做好耳床后,床面要慢慢的浇重水一次使床面吃足吃透水分再用1:500甲基托布津溶液喷洒消毒。同时将准备盖袋用的草帘子也用甲基托布津药液浸泡,然后拎出控干水分。耳棚在移入栽培袋前也要对地面***地面铺层煤渣和石灰最好***和草帘子等进行消毒。
  2、扎袋
  将栽培袋用塑料绳***或纤维绳***把颈圈下部扎紧后去掉棉塞和颈圈,不让通气和防止在浇水时,水分进入袋内。现在一般采用拧紧塞袋,倒立出耳方法。
  3、划口摆袋或吊袋
  ***1***划“V”形
  用刀片***事先消毒***在栽培袋上划“V”形口,“V”形口角度是45~60度,角的斜线长1.8cm左右;深0.5cm左右,每个袋划8~12个口,分三排,每排4个,呈品字型排列***。
  划口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部位不要划口:
  ①没有木耳菌丝部位不划;
  ②袋料分离严重处不划;
  ③菌丝细弱处不划;
  ④原基过多处不划。
  ***2***划条形孔
  用灭过菌的刀片在袋的四周均匀地割6条条形孔,以满足黑木耳对氧和水分的要求,有效地促进耳芽形成。条形孔,宽0.2cm、长5cm。实践证明,出耳孔宜窄不宜宽。开孔过宽,容易发生原基形成。在溼度适宜的情况下,过宽的出耳孔,容易发生原基分化过多,造成出耳密度大,耳片分化慢且大小不整齐,整朵采摘影响产量质量,如采大留小,容易引起污染和烂耳。开孔窄一些,不仅能保住料面溼度,而且可在条形孔中间形成1行小耳,出耳密度适宜,耳片分化快,当耳片逐步展开向外伸延时正好把条形孔的两侧塑料边压住,**时袋料之间不会积水,防水出耳期间的污染和烂耳发生,增加出耳次数,提高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
  划口后的栽培袋就可摆袋或吊袋,一般地栽可摆袋25袋/m2。若吊挂栽培袋可用塑料绳吊袋,每串间距20cm,袋与袋间距不小于10cm一条绳上可吊10袋左右,每行间距40cm。
  4、出耳形式
  ***1***吊袋栽培
  将开孔的菌袋用预先备好的“S”型铁丝钩勾在扎袋口橡皮筋上,悬挂在出耳场地。挂袋时一定要控制挂袋密度,切忌超量;要顺风向,有行列,分层次,袋与袋之间互相错开,使上、下、前、后、左、右距离不小于10~15cm,使每个菌袋都能得到充足的光照、水分和空气。此法的优点是省地***袋占地140m2***,易管理***1人能管理5千~1万袋***,烂耳少,病虫害轻,黑木耳杂质少。此法的不足之处是通风和溼度不易控制,产量低,平均每袋鲜耳重400g左右***总产量***。
  ***2***大田仿野生畦栽
  这种出耳形式是模拟自然条件下栽培木耳的新方法,其可充分利用地面的潮气,能够很好地协调溼度,通气和光照的关系,增加袋栽木耳的成功率,产量高,平均每袋鲜耳重500g***总产量***。此法不用搭建耳棚,可在房前屋后空地制作耳床,地面摆袋出耳。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占地面积大,空间利用率低;费工,1人管理难以超过袋;溼度大时易出现烂耳现象;杂质较多,晾干前通常需要清洗去杂质;在连阴雨天时管理较繁琐。
  5、出耳管理
  接种的料袋经培养40~50天,菌丝长满培养料成为菌袋。菌丝满袋后不要急于催耳,应再继续培养10~15天,使菌丝充分吃料,积累营养物质,提高抗霉抗病能力。这时,培养室要遮光,同时适当降低温度,防止耳芽发生和菌丝老化。在菌袋出耳前,应增加培养室的光照,***原基后即可转入出耳管理。
  ***1***出耳环境的控制
  ①保持溼度
  出耳期间,应以增溼为主,协调温、气、光诸因素。尤其在子实体分化时期需水量较多,更应注意。菌袋开孔挂袋后,喷大水1次,使菌袋淋溼,地面溼透,空气相对溼度保持在90%左右,以促进原基形成和分化。整个出耳阶段,空气相对溼度都要保持在80%以上。如溼度不足,则干缩部位的菌丝易老化衰退,尤其在出耳芽之后,耳芽***在空气中,这时空气中的相对溼度如低于90%,溼度不够,耳芽易失水僵化,影响耳片分化。为保持溼度,最好在地面铺上大粒砂子,每天早、中、晚用喷雾器或喷壶直接往地面、墙壁和菌袋表面**,以增加空气溼度。对菌袋表面**时,应喷雾状水以使耳片溼润不收边为准,应尽量减少往耳片上直接**,以免造成烂耳。
  ②控制温度
  出耳阶段温度以22℃~24℃为宜,最低不低于15℃,最高不超过27℃。温度过低或过高都影响耳片的生长,降低产量和质量。尤其在高温、高溼和通气条件不好时,极容易引起霉菌的污染和发生烂耳。遇到高温时,管理的关键是尽快把高温降下来,可采取加强通风,早晚多**和用井水喷四周墙壁、空间和地面等办法进行降温。
  ③增加光照
  黑木耳在出耳阶段需要有足够的散射光和一定的直射光。增加光照强度和延长光照时间,能加强耳片的蒸腾作用,并促进其新陈代谢活动,耳片变得肥厚,色泽变黑,品质好。光照强度以400~1000lx为宜。袋栽黑木耳,在出耳期间,要经常倒换和转动菌袋的位置,使各个菌袋都能均匀地得到光照,提高木耳的质量。
  ***2***出耳阶段的管理
  ①耳基形成期:是在划口处出现子实体原基,逐渐长大直到原基封住划口线,“V”形口两边即将连在一起的这段时期。这段时期一般为7~10天,要求温度在10~25℃范围内,空气相对温度在80%左右,可往草帘子上喷雾妆水***耳棚向空间喷雾状水***来调节溼度。要注意绝不能向栽培袋土浇水,以免水流入划口处造成感染;这段时期还要适时通风,早晚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照,促进耳基的形成,增加木耳干重。
  ②子实体分化期:这段时期原基形成珊瑚状,并长至桃核大时,上面开始伸展出小耳片,这个阶段要求空气溼度控制在80~90%的范围内,保持木耳原基表面不干燥即可***偶尔表面发干也无妨害,这可以给子实体分化生长积聚营养***。这段时期还要创造冷冷热热的温差***利用白天和夜间的温差,10~25℃之间***。及时流通空气,利于子实体的分化。这段时间大约是5~7天。
  ③子实体生长期:;待耳片展开到lcrn左右时,便进入子实体生长期。这段时期要加大溼度***空气相对溼度在90~100%之间***和加强通风。浇水时可用喷壶直接向木耳**,让耳片充分展开。过几天要停止浇冰,让空气溼度下降,耳片干燥,使菌丝向袋内培养料深处生长,吸收和积累更多的养分。然后再恢复浇水,加大溼度,使耳片展开。这个阶段的水分管理十分重要,要做到“干溼交替”。
  干,可以干到3~4天,干的比较透,干的目的是让胶质状的子实体停止生长,让耗费了一定营养、紧张过一段的菌丝休养生息、复壮一些,再继续供应子实体生长所需的营养***这也是胶质状耳类和肉质状菇类的不同所在***。为了更好地长,但它的表现形式是“停”,干要和子实体生长的“停”相统一;溼,要把水浇足、细水勤浇,浇3~4天,其目的就是长子实体,只有这样的溼才能长并长好子实体,最好利用阴雨天,3天就可成耳。。这样可以“干长菌丝,溼长木耳”增强菌丝向耳片供应营养的后劲。这里强调一点,干燥和浇水时间不是绝对的,应“看耳管理”,要粮据天气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加强通风可以在夜间全部开启草帘子,让木耳充分呼吸新鲜空气。如果白天气温高25℃时要采取遮荫的办法降温,避免高温高溼条件下出现流耳或受到霉菌污染。有些耳农栽的木耳产量低、长杂菌的原因多是“干没干透,溼没溼透”,致使菌丝复壮困难,子实体也没得到休息,处于“疲劳”状态,处于假长状态,活力下降,抗杂能力弱。
  子实体生长期为10~20天。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有足够的散射光或一定的直射光。可以在早晨适当晚一些遮盖草帘或傍晚时早一些开启草帘来满足木耳对光线的要求,促进耳片肥厚,色泽黑亮,提高品质。
  ④成熟期
  当耳片展开,边缘由硬变软,耳根收缩,出现白色粉状物***孢子***,说明耳片已成熟。在耳片即将成熟阶段,严防过溼,并加大通风,防止霉菌或细菌侵染造成流耳。
  ⑤转茬耳的管理
  管理得好,可采三批耳。分别占总产量的70%、20%和10%左右。二茬耳的管理技术要点是:一是采收后的耳床要清理干净,进行一次全面消毒。清理耳根和表层老化菌丝,促使新菌丝再生;二是将菌袋晾晒1~2天,使菌袋和耳穴干燥,防止感染杂菌;三是盖好草帘,停水5~7天,使菌丝休养生息,恢复生长。待耳芽长出后,再按一茬耳的方法进行管理。
  十一、采收加工
  1.停水采耳
  待本耳耳片充分展开,边缘起褶变薄,耳根收缩,孢子即将弹射前采收木耳。采耳前1—2天应停水,让阳光直接照射栽培袋和木耳;待木耳朵片收缩发干时,连根采下。采收后的栽培袋再让阳光照射3—5小时,使其干燥,以防长杂菌,便可进入第二茬耳管理。
  2、晾晒加工
  采收后的木耳要及时晒干。晒干前要用剪刀剪去木耳根部的培养基。地栽黑木耳要用清水洗去杂质,一等品撕成直径2cm以上朵片,二等品撕成直径1cm以上朵片,放在纱窗上晾干。晒干后黑木耳***含水量在14%以下***及时装进塑料袋。扎紧袋口,要防潮防蛀。
  注:采收时耳片没有展开的不能采***因没有商品价值***,留着进行下茬管理。
  木耳的生长习性
  寄生于阴溼、腐朽的树干上,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人工培植以椴木的和袋料的为主,人工培植以椴木和袋为基体,潮溼地带生长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