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锈病怎么形成的 玉米锈病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玉米锈病的形成
玉米锈病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真菌病害,它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严重的影响,导致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玉米锈病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土壤因素
土壤是玉米生长的重要基础,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玉米的健康生长。土壤中缺乏养分、有机质含量低、水分过多或过少等因素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使其变得易感于病害。
气候因素
玉米生长过程中,气候条件的变化也是影响玉米锈病形成的重要因素。高温、高湿、多雨等气候条件容易使玉米生长期间受到病菌的侵袭,从而导致病害的形成。
玉米品种
不同品种的玉米对病害的抗性不同,一些品种容易感染玉米锈病,而另一些则较为抗病。在种植玉米时,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地减少玉米锈病的发生。
病菌侵袭
玉米锈病是由锈菌侵袭引起的,锈菌在生长期间会在玉米叶片上形成棕色锈斑。一旦锈斑扩散到玉米的其他部位,就会导致玉米的叶片变黄、凋萎甚至死亡,从而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拓展问题:
相关拓展:
问:玉米锈病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玉米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会危害叶鞘、茎秆和苞叶。玉米锈病是我国华南、西南一带重要病害。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病原称玉米柄锈,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夏孢子堆黄褐色。夏孢子浅褐色,椭圆形至亚球状,具细刺。
症状玉米锈病是我国华南、西南一带重要病穗旦害。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
初期仅在叶片两面散生浅***长形至卵形褐色小脓疤,后小疱破裂,散出铁毁迅锈色粉状物,即病菌夏孢子;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近圆形或长圆形突起纤族此,开裂后露出黑褐色冬孢子。
问:玉米锈病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方法是什么?
玉米锈病是一种空气传播的病害,传播速度快。它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在一个小范围内,并传播成广泛的危害。患病的玉米植株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严重的情核瞎判况下,玉米植株干枯,影响玉米灌浆和成熟期的晚些,秃梢增加,籽粒丰满,导致千粒重下降,最终减产。
一,玉米锈病发病原因
玉米锈病的发生主要受玉米品种、栽培条件、高温、降雨等因素的影响。
(1)常年种植同一品种,抗病性下降,病害严重。
(2)田间地势低洼,种植密度高,通风差,病害严重。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玉米生长旺盛,降低抗逆性,加剧锈病的发生。
(3)温暖神和的气候有利于细菌夏孢子的越冬,成为主要的初侵染源。春玉米锈病发病时间为6月,7-8月为高峰期。锈病发生后,病害现场产生的xiaspore(锈色粉)通过气流传播而被感染。玉米拔节期处于多雨高温气候(即温度20~30℃,多云多雨,相对湿度大于95%),有利于锈病的发生和流行。
二,玉米锈病的防治
(1)不同玉米品种抗锈性差异明显,应大面积推广抗病杂交种。一般来说,早熟品种易患病改改,而马齿苋品种抗病能力较强。
(2)加强栽培管理。锈病一般在雄性选择期间开始发生,在7月中下旬的雨季爆发。建议及早播种,避免疾病在雨季的流行期,以减少危害,提高产量。二是增加腐肥、磷、钾、微肥的施用,避免氮肥的局部施用,并尽可能及时喷施叶面养分,提高植物抗病性。第三,注意雨后排水减湿,清除田间杂草,及时清除收货后田间茎叶残留植物,减少田间细菌来源。
(3)玉米包衣技术的推广,收获或贮藏时湿度高,种菌量大,播种时不做化学处理,有利于秧苗病害的发生。用种子包衣,或用三唑酮、好立克等药剂包扎种子,杀灭种子携带的病原菌,可减少锈病的发生和危害。在6月底和7月初,20%三唑啉酮。43%tebuzolol(40%克),40%。40%、复兴、10%时高交替防治2次。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