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草莓黄枯萎病 草莓黄枯萎病

2024-07-03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902 次
草莓黄枯萎病 草莓黄枯萎病

草莓黄枯萎病是一种常见的草莓病害,它会导致草莓植株的叶片黄化、枯萎,最终导致植株死亡。此病害的发生会对草莓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病因

草莓黄枯萎病是由一种名为黄枯萎菌的真菌引起的。该真菌可以通过土壤、种子、残根等途径传播。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该菌会大量繁殖,导致草莓植株感染并出现黄枯萎症状。

症状

草莓黄枯萎病的症状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草莓植株叶片逐渐黄化、枯萎,最终导致整个植株死亡。在植株根部,也可以看到黄枯萎病的症状,根部会变得黑色、腐烂。

防治

草莓黄枯萎病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选用健康的种苗:在种植草莓时,要选择健康的种苗,避免使用有病株的苗木。
  • 合理施肥:草莓植株需要充足的营养,但是过量施肥会导致植株生长过旺,容易感染病害。要根据土壤情况和植株需求,合理施肥。
  • 定期除草:草莓黄枯萎病的病菌可以通过杂草传播,因此要定期清除杂草,保持田间整洁。
  • 合理灌溉:草莓植株需要适量的水分,但是过量的灌溉会导致土壤过于湿润,容易滋生病菌。要根据土壤情况和气候条件,合理控制灌溉量。
  • 药物防治:在发生草莓黄枯萎病时,可以使用药物进行防治。常用的药物有多菌灵、硫磺等。

草莓黄枯萎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对草莓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要做好防治工作,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相关拓展:

问:草莓黄萎病有什么为害症状?怎样防治?

草莓黄萎病是草莓产区普遍发生的土壤真菌病害,除为害草莓外,还为害茄子、番茄、甜瓜、黄瓜、棉花等植物。

(1)为害症状草莓黄萎病主要在匍匐茎抽生期发病,以主要为害子苗为主。发病幼苗新叶失绿变黄,弯曲畸形,叶片变小,在3片叶中有1~2片小叶黄化,且极小型化。发病植株生长不良清逗,叶片失去光泽,从叶缘和叶脉间开始变黄褐色萎蔫,不久植株枯死。被害植株叶柄、果梗和根茎横切面可见维管束的部分或全部变褐。根在发病初期无异常表现。当病株一部分叶片变黄褐时,根便变成黑褐色而腐败。有时在植株的一侧发病,而另一侧健壮,呈现所谓"半身凋萎"症状。

(2)病源答禅卖及发病规律该病致病菌为半知菌亚门,轮枝孢属真菌。以菌丝体或厚壁孢子或拟菌核随寄主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可存活多年。病菌主要靠土壤中的植物残体繁殖,带菌土壤是病菌的主要浸染源。病菌从草莓根部浸入,通过维管束向上移动,引起地上部发病。该病发生的适宜温度是20~28℃,土壤温度高、湿度大、pH低可使病害加重。在病田育苗、采苗或重茬地茄科黄萎病地定植发病均重。在假植苗圃中一般在9月发病,半促成栽植时多在2~3月发病,露地栽植多在3~5月发病。

(3)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避免重茬。②严格施行土壤太阳能消毒。③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发现病株要尽早拔除,深埋或烧毁,减少浸染源。④选用丰香、春香、新明星等抗病品种,宝交早生、达娜抗病性较弱袭亏。⑤栽植前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浸根消毒或栽后灌根。⑥栽培种植无病健壮秧苗。

问:草莓枯萎病怎么治

草莓枯萎病属真菌病害,对草莓危害性大,是一种很重要的土壤病害。在土壤排水不良,通透性较差、氮肥过多,或有线虫为害的地块,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病菌的传播方式,一是土壤传播,凡带病菌的地块,或感染过病的残株落叶都能再感染土壤,由土壤再感染到秧苗,使秧苗发病。二是秧苗传播。带菌的秧苗在新基岩雹的地块上会造成对其他秧苗的感染。
病原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的残株或秧苗根部上附着,当草莓移栽时,厚垣孢子发芽,病菌从草莓根部侵入,并在根部维管束中移动和繁殖扩散,形成小型的分生孢子,堵塞导管,使草莓发病。发病最适温为20~24℃,28℃以上的高温病菌繁殖受阻。
该病在草莓开花结果期为发搏帆病盛期。发病初期,叶柄出现黑褐色条形斑,叶片生长缓慢,3片复叶中有1~2片变黄、变小,或外围叶自叶缘开始变为黄褐色。病情进一步发展,叶片***,变为淡褐色,植株矮化,最后呈枯萎状凋萎。有时植株出现一侧发病,呈现出半边凋萎的症状。与此同时,根部的细根变黑并腐败。
防治方法①及时清除病株及残株落叶,减少病源;②实行轮作、避免重茬。草莓地块应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枣圆有利于防止枯萎病及其他地下病害的发生;③进行田间土壤消毒,可在土壤中施入氯化苦,或结合深翻土壤用太阳能消毒。在大棚或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白天严密封闭棚室,可使室内气温高达35~40℃,对土壤病害防治很有效。

问:草莓得了严重的黄枯萎病,根腐病,茎基腐病怎么办就用

黄萎病,根腐病等可以用护根灵防治,预防的时候用量100克一亩,发病时用量200克每亩,对于草莓种植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一般用药后5天左右就有效果了,之后很少发病了。

问:草莓枯萎病怎么治

草莓枯萎病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主要为害根部,病株黄矮,重者枯死。(2)症状
草莓枯萎病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初仅心叶变黄绿或***,有的卷缩或呈波状产生畸形叶,致病株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衰弱,在3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畸形或变狭小硬化,且多发生在一侧。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后叶片枯黄,最后全株枯死。受害轻的病株症状有时会消失,而被害株的根冠部、叶柄、果梗维管束则都变成褐色至黑褐色。根部变褐后纵剖镜检可见长的菌丝。轻病株结果减少,果实不能正常膨大,品质变劣和减产,匍匐茎明显减少、桔萎与黄萎近似,但枯萎心叶黄化,卷缩或畸形,且主要发生在高温期。(3)发病规律
本病通过病株和病土传播。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在末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种子上越冬。病菌在病株分苗时进行传播蔓延,当草萄移栽时厚垣孢子发芽,病菌从根部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进行繁殖、生长发育,形成小型分生孢子,并在导管中移动、增殖,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输导机能而引起萎蔫。一般病菌发育温限8℃~36℃,l5℃~18℃开始发病,最适28℃~32℃。连作或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4)防治方法
①对秧苗要进行检疫,建立无病苗圃,从无病田分苗,栽植无病苗。②草莓栽植田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能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作,效果更好。③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④选用抗病品种。如新明星、福羽、丰香、春香等。⑤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病穴用生石灰消毒。重茬田于定植前每100平方米用氯化苦3升打眼董蒸消毒,施药后以塑料薄膜覆盖,7天后种植。⑥6月中旬开始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基茎部,隔15天左右一次,共防5~6次。⑦用20%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浸苗5分钟后冉定植,或用药液灌根消毒。

问:草莓苗为什么长的新叶子发黄,然后慢慢枯萎?

主要是草莓黄萎病所致。

黄萎病的症状为3张叶片中有1~2片叶子变形,变小,根部腐烂,最后枯死,且黄萎病不会成片蔓延,而是零星发生。感染黄萎病主要是土壤及草莓苗的问题。初次栽培草莓,没有栽培经验,使用了带菌的小苗。土壤中带病菌,如该土地以前曾种过旱作作物。一旦草莓得黄萎病,很难治愈。只能将病苗带土挖除,然后浇灌些800倍的代森锌或1000倍多菌灵,然后带土移栽健康的小苗。

问:staghead的意思

基本解释:n.(树木的)上部树枝枯萎病
staghead是什么意思及中文翻译:
名词(n.)(树木的)上部树枝枯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