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茎基腐病和纹枯病区别(小麦纹枯病和茎基腐病用药一样吗)

2024-07-01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12 次
小麦茎基腐病和纹枯病区别(小麦纹枯病和茎基腐病用药一样吗)

小麦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仅次于水稻,种植面积为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5%左右,占全国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0-27%。小麦生产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近年来,由于气候、耕作方式的变化,小麦病害也发生变化,其中过去仅为少量发生的茎基腐病也在一些地区上升为重要病害,危害逐年加重。该病害在我国黄淮小麦主产区的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省份普遍发生,据山东省潍坊市调查发现,2024年5月该市发病面积3015万公顷,有7个县(市、区)发生,平均病田率35.14%,病株率12.43%,平均白穗率6.53%,一些麦田因茎基腐病造成小麦损失率达30%以上。茎基腐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被称为小麦的"癌症",对小麦生产危害很大。小麦被病菌侵染后,生产缓慢,植株矮小瘦弱,开花授粉后明显穗粒数减少,穗粒质量下降,并形成白穗,发病严重地块颗粒不收,直接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需要种植户特别注意防治。那么,小麦茎基腐病都有哪些发病症状,都由哪些病菌引起的,有哪些发病规律,如何有效防治呢?

正面与您一起学习和探讨小麦茎基腐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症状

小麦茎基腐病从出苗至结穗均可发生,各时期发病症状有3大类。

1、烂种、死苗。植株在发芽及幼苗时期被病菌侵染后,可导致种子萌发前腐烂以及苗期枯萎。苗期发病时,首先是幼苗的茎基部叶鞘和茎秆由绿变褐,有时可引起根部变褐腐烂,严重时引起麦苗发黄死亡。其中冬小麦缓青后幼苗发黄,除营养不良外,茎基部变褐的植株便为此病。

小麦茎基腐病幼苗受害症状

2、茎基部褐变。小麦拔节时,发病较重的分蘖在两极分化中生长速度明显减缓、被正常植株生长进度撇下;植株发病后最明显的症状,在植株茎基部的1~2个茎节变为褐色或巧克力色,严重时可扩展至第6茎节,但一般不会上升至穗部。空气潮湿环境条件下,茎节处可见到红色或者白色的霉层。

小麦茎基腐病症状

3、白穗。小麦孕穗时,受害植株矮化、萎焉、青枯或干枯,茎秆上已有褐色病斑,病株还能正常抽穗、扬花、授粉、形成籽粒,但存在籽粒不育、败育现象,结实率低,发病严重植株的叶片开始枯死,并出现枯"白穗"现象,籽粒逐渐停止灌浆,籽粒瘪小或无籽,如小麦生长后期多雨潮湿,由于腐生菌的作用,病穗多由枯白色变暗。

小麦茎基腐病麦穗受害症状

小麦茎基腐病与小麦全蚀病和纹枯病在田间容易混淆,但它们在田间仔细辨认还是有区别的。

二、小麦茎基腐病发病规律

1、病原菌。引起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菌有多种,主要包括假禾谷镰刀菌、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和燕麦镰刀菌等多种真菌,有时也由多个复合菌侵染小麦茎基部引发该病。病原菌寄主范围主要包括小麦、大麦、玉米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杂草,但一般不侵染双子叶作物。一般情况下,病菌在病残体上可存活两年以上。

小麦茎基腐病茎基部放大症状图

2、传播途径。小麦茎基腐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形式存在于土壤及病残体中,种子也可携带病菌。病菌一般从根部和根茎结合部侵入,侵染小麦主茎和分蘖茎,然后随着小麦的生长发育扩展至小麦茎基部。在田间主要靠整地、浇水、施肥、中耕等农事活动传播,远距离主要通过种子传播。

小麦茎基腐病导致麦田白穗

3、发病条件。土壤病菌多,田间湿度大是小麦茎基腐病发病基础条件。近年来由于实施秸秆直接还田,在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同时,也造成病菌数量的增加,秸秆还田地块发病较重。一般粘质土壤、地势低洼地块、排水不良地块发病好比较严重;播种过早、播种量大、基本苗多,导致拔节期小分蘖消亡慢,孕穗期苗脚不利落,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植株抗病力弱引发病害严重。再有就是田间氮肥施用偏多,磷钾肥不足,微量元素锌不足的麦田发病严重。秋季及冬春季温暖、降雨量多或浇水量大的麦田发病重;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的麦田发病重。

三、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搞好种子处理。虽然目前没有高抗茎基腐病小麦品种,但不同品种对病害的抗怀是不同的,应根据土壤肥水条件、播期、茬口安排、管理水平等,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抗病、耐病小麦品种。为防止种子带菌直接侵染,要杜绝白籽下地,可以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种子包衣处理。方法是每100公斤种子量取200~600mL的药剂,加入1~2L水稀释成药浆,再将搅拌均匀的药浆倒入种子充分搅拌,晾干后播种。2、轮作倒茬,深耕整地。茎基腐病发病较重地块应改种大蒜、圆葱等百合科蔬菜,或者前茬改种棉花、大豆、花生等双子叶作物,切断病原菌侵染。播种前应深翻土壤30厘米以上,将土壤表层病残体翻入深层,减少病原菌数量,同时可疏松土壤,有利于小麦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对于秸秆还田地块,应施用秸秆腐熟剂,用木霉菌处理小麦秸秆并掩埋,能加速其腐解和病菌死亡,以减少田间病菌数量。3、科学施肥,适期播种。小麦生育期较长,需要吸收多种营养元素和大量的水分,生产上应根据产量水平、地力条件和小麦需肥量等实际情况,开展测土施肥,增施生物有机肥,氮磷钾均衡施用,合理追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同时,按照小麦生育进程,及时浇水,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抵抗病菌侵染能力。冬小麦应根据品种特性适期播种,避免过早播种,播种量控制在每亩10公斤左右,不宜过密种植,采取机械播种,覆土3~5厘米,确保均匀下种,深浅一致,以此保证出苗齐,密度宜,生长旺。4、发现病害,及时防治。小麦返青后至抽穗结实期注意观察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发现病情及时用药防治。防治时注意药剂喷淋茎基部,苗期至拔节期以内吸治疗作用的杀菌剂控制病情,抽穗扬花期喷药时可添加磷酸二氢钾和锌硼微肥,同时可加入芸苔素内酯,有助于降低或减缓茎腐病的发生与危害,提高植株抗病力。药剂选择,每亩可选用30%噁霉灵水剂40~50毫升,加25%苯醚甲环唑乳油或25%丙环唑乳油30毫升,对水30公斤喷淋,或43%戊唑醇悬浮剂20-30毫升或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20-30毫升加水30公斤喷雾,间隔期7~10天,连喷2~3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配水要足量,药剂要适量,药、肥都要进行二次稀释,做到现混现喷。喷药时要喷均匀,做到不重喷、不漏喷,重点喷淋茎基部,每次用药要轮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