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氟啶胺能不能治白锈病 氟啶胺可以防治白癞病吗

2024-06-30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74 次
氟啶胺能不能治白锈病 氟啶胺可以防治白癞病吗

氟啶胺的作用机理

氟啶胺是一种三唑酮类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特点。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的脂质合成,破坏真菌细胞膜结构,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氟啶胺还能够激活植物天然的防御系统,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氟啶胺对白锈病的防治效果

目前,氟啶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的白锈病防治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在小麦上的应用研究中,氟啶胺能够有效地控制白锈病,且对小麦生长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在烟草、大豆、棉花等作物上的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氟啶胺在白锈病防治中具有很大的潜力,但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使用氟啶胺要遵守使用方法和剂量,不可盲目使用。由于氟啶胺是一种新型杀菌剂,对其残留和环境安全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应注意合理轮作和防治措施的综合应用,以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相关问题

问题一:氟啶胺能否替代传统农药?

回答:氟啶胺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特点,对多种作物的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由于其是一种新型杀菌剂,对其残留和环境安全问题还需进行更多的研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农药。

问题二:氟啶胺的剂量应该如何控制?

回答:氟啶胺的剂量应该根据作物、病害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来说,剂量过高会对植物产生负面影响,剂量过低则可能达不到防治效果。

问题三:氟啶胺在防治白锈病的过程中会不会对植物产生影响?

回答:适当使用氟啶胺对植物的影响很小,但是使用过量或不当使用可能会对植物产生负面影响,如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等。

问题四:如何防止白锈病的发生?

回答:白锈病的发生与气候、土壤、病原体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为了防止白锈病的发生,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加强管理、使用防病品种、化学防治等。

问题五:如何正确使用氟啶胺?

回答:使用氟啶胺前应先了解使用说明,按照建议的剂量和方法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和不当使用。同时,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接触皮肤和呼吸道,防止误食。

问答拓展:氟啶胺可以防治的病害

氟歼携啶胺可以防治灰霉病等病盯蔽害。但是瓜类敏感慎用,塑料设施内禁用,可能对人敏感。还可以防治辣椒晚疫病、黑星病、稻瘟病、斑点病、纹枯病、霜霉病、马铃薯疫病等。对抗苯并咪唑类和二羧酰亚胺类杀茵剂的灰葡萄孢也有良好效果,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兼有优氏则伏良的控制食植性螨类的作用。
吡啶胺衍生物,二硝基苯胺类杀菌剂。无治疗效果和内吸活性,是广谱高效的保护性杀菌剂。对交链孢属、疫霉属、单轴霉属、核盘菌属和黑星菌属非常有效。

问答拓展:白菜帮上有成片的糊状是什么病?

症状:各生育期均可为害,主要为害叶片。
苗期发病:子叶背面出现白色霉层,严重时幼苗枯死。
成株期发病:叶正面出现灰白色、淡***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后扩大为黄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叶背密生白色霉层。病斑多时相互连接,使病叶局部或整叶枯死。
防治方法:
①适期播种,适当稀植;早间苗,晚定苗,适度蹲苗;小水勤灌,雨后及时排水;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苗势;清除病残体并带出集中深埋或烧毁。
②种子处理:可用3.5%咯菌·精甲霜悬浮种衣剂、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丙森锌;代森铵,或氟菌·霜霉威。
大白菜软腐病
大白菜软腐病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各生育期均可为害,以莲座期到包心期发病为主,病部软腐,有硫化氢恶臭味。
发病初期外叶萎蔫,叶柄基部腐烂,病叶瘫倒,露出叶球;有时茎基部腐烂并延及心髓,充满***黏物。
少数菜株外叶湿腐,干燥时烂叶干枯呈薄纸状紧裹住叶球,或叶球内外叶良好,只是中间菜叶自边缘向内腐烂。为害严重时,全田腐烂。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避免连作;适期播种,适当稀植;早间苗,晚定苗,适度蹲苗;小水勤灌,雨后及时排水;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苗势;发现病株后及时清除,州如病穴撒石灰进行消毒,将田间病残体带出集中深埋或烧毁。
②预防:种子处理,播种前可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1%拌种。发病前可选用下列药剂预防:20%喹菌酮水剂800~1000倍液,或20%噻菌酮悬浮剂600~800倍液,或47%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对水均匀喷雾。
③发病初期,选用下列杀菌剂防治:农用硫酸链霉素;氯溴异氰尿酸,或噻菌铜。
大白菜黑斑病
大白菜黑斑病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下部老叶发病早且重,外叶发病较严重,球叶次之,心叶最轻。
叶片发病:出现圆形,褐色或深褐色病斑,有明显的同心轮纹,有黄晕;高温高湿时病部穿孔;严重时,半叶或整叶枯死。叶柄发病:暗褐色、纵条状、稍凹陷的病斑;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
①选种耐病品种;与非十字花科轮作2~3年;适期播种,适当稀植;小水勤灌,雨后及时排水;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苗势;发现病株后及时清除,将田间病残体带出集中深埋或烧毁。
②种子处理:可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0.3%拌种。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苯醚甲环唑;恶酮·锰锌;戊唑醇,或嘧啶核苷类抗菌素。
大白菜白斑病
大白菜白斑病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
叶片发病:初期产生灰褐色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中央灰白色、半透明状病斑,有污绿色晕圈,容易破裂穿孔。
潮湿时,病斑背面有稀疏的淡灰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呈不规则形的大斑,最后叶片干枯。
防治方法:
①与非十字花科轮作2~3年;适当晚播,适当稀植;小水勤灌,雨后及时排水;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苗势;及时清除田间残枝败州迅叶。
②种子处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后捞出,用清水洗净后播种。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乙铝·锰锌;丙环唑,或异菌脲+百菌清。
大白菜根肿病
大白菜根肿病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在我国各省分布广泛,其中南方白菜产区发病严重。
苗期受害:册迹此严重时幼苗枯死。
成株期受害:基部叶片逐渐变黄萎蔫失水;主、侧根和须根形成大小不等的***,***开始时表面开始光滑,后变粗糙,龟裂;植株矮小,生长缓慢,严重时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
①重病地与非十字花科轮作6年;高垄栽培,雨后及时排水;酸性土壤地尽量施用石灰调节;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苗势;及时将田间病残体带出集中深埋或烧毁。
②在播种时,可用20%五氯硝基苯粉剂1~2kg/亩处理定植穴内土壤。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40%氟啶胺140~160倍液灌穴。
大白菜黑腐病
大白菜黑腐病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各个生长时期都会发病。
幼苗发病:子叶边缘呈水浸状,根髓部变黑,迅速枯死。
成株期发病:从叶片边缘开始发病,逐渐向内扩展,形成“V”字型黑褐色病斑,周围变黄,病健交界处不明显,病斑内网状叶脉变褐或变黑。
叶柄发病:沿维管束向上发展,形成褐色干腐,叶片歪向一侧,半边叶片发黄;严重时,叶片枯死或折倒。
防治方法:
①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灌水,雨后及时排水;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苗势;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体。
②种子处理:可用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4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浸种15~2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后播种。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农用硫酸链霉素;噻菌酮,或氯溴异氰尿酸。
大白菜炭疽病
大白菜炭疽病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大白菜炭疽病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以长江流域受害最重。
叶片染病:初期产生近圆形、水渍状、中央白色、边缘褐色、稍凹陷病斑,后期变为白色至灰自色半透明纸状病斑,易破裂穿孔。
叶柄或叶脉染病:有椭圆形或梭形、黄褐至灰褐色、边缘色深、显著凹陷病斑,有时向两端开裂。严重时整片叶和整个叶柄病斑密布,相互形成不规则大斑,短期内使叶片萎黄枯死。
防治方法:
①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灌水,雨后及时排水;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苗势;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体。
②种子处理:用温汤法处理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0.4%拌种。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或唑醚·代森联。
大白菜猝倒病
大白菜猝倒病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该病主要在幼苗长出1~2片真叶期发生,3片真叶后,发病较少。
幼苗受害:露出土表的茎基部或中部呈水浸状缢缩,后为黄褐色干枯,往往子叶尚未凋萎,即突然猝倒,致使幼苗倒伏。
防治方法:
①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苗床,播前一次灌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必须浇水时选择晴天浇小水,不宜大水漫灌。
②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3~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加上种子重量0.3~0.4%的5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③苗床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可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嘧菌·百菌清;霜霉威盐酸盐,或恶霉·甲霜。
大白菜白粉病
大白菜白粉病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茎、花器及种荚,产生白粉状霉层。
初期产生近圆形放射状粉斑,后布满各部,发病轻的,病变不明显,仅荚果略有变形;发病重的叶片褪绿黄化早枯,采种株枯死,种子瘦瘪。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性品种;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苗势;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体。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百菌清;己唑醇,或吡唑醚菌酯。
大白菜白锈病
大白菜白锈病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采种株可危害花梗和花器。
叶片受害:初期叶面产生淡绿色的边缘不明显小斑点,后变黄,叶片背面长出稍隆起,外表有光泽的白色脓疮状斑点,有时多个斑点愈合成块,成熟后表皮破裂,散出白色粉末状物;严重时,病叶黄枯。茎和花梗受害:肥肿弯曲,呈“龙头”状,色泽变淡,与霜霉病症状相似,但病部长有白色脓疱状斑点。
花器受害:呈肥大畸形,花瓣变绿色,经久不凋。荚果受害:细小弯曲,不结实或种子细小干瘪。
防治方法:
①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灌水,雨后及时排水;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苗势;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体。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霜霉威;甲霜灵,或百菌清。
大白菜菌核病
大白菜菌核病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贮藏期菜帮及田间植株均可受害。幼苗期轻病株无明显症状,重病株根茎腐烂并生白霉,大田移栽后病情不断扩展,至抽薹后达高峰。
茎杆发病:出现浅褐色凹陷病斑,后变为白色,最后皮层朽腐,纤维散离成乱麻状,茎腔中空,内生黑色鼠粪状菌核;潮湿时,病部表面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和黑色菌核;受害轻时,发育不良或烂根、烂茎,植株矮小,产量降低;受害严重时,茎杆折断,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
①轮作、深耕;合理密植,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苗势;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体。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腐霉利;菌核净,或异菌脲。
大白菜褐斑病
大白菜褐斑病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大白菜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发病:初期为圆形或近圆形水浸状小斑点,慢慢扩展为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浅黄白色斑,有些受叶脉限制,边缘突起呈褐色环带。
防治方法:
①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灌水,雨后及时排水;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苗势;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体。
②种子处理:用温汤法处理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0.4%拌种。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或唑醚·代森联。
大白菜灰霉病
大白菜灰霉病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大白菜灰霉病是大棚大白菜和贮藏期的重要病害,分布广泛,严重影响产量和食用价值。
生长期为害:主要为害叶片及花序,病部为稍软化淡褐色,后逐渐腐烂;潮湿时病部长出灰色霉状物,不能食用。
贮藏期为害:主要侵害菜帮,病部由外向内扩展,初呈椭圆形水浸状稍软化斑,后形成大块不规则形斑,潮湿时病部长出灰霉,后病部逐渐腐败并波及邻株;干燥时,不长灰霉,易与软腐病相混淆,但本病不臭,有别于软腐病。
防治方法:
①实行轮作;合理密植,合理灌水,雨后及时排水,增加田间通透性;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苗势;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体;贮藏菜窖内的温度控制在0℃左右,防止湿度过高或高湿持续时间过长,以减少贮藏期发病。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嘧霉胺;异菌脲,或腐霉利。
大白菜褐腐病
大白菜褐腐病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白菜叶柄外壁接近地面菜帮上生有褐色至黑褐色凹陷斑,边缘不明显;湿度大时常产生褐色至黄褐色蛛丝状菌丝及菌核;严重时叶柄基部腐烂或发黄脱落。
防治方法:
①实行轮作;合理密植,合理灌水,雨后及时排水,增加田间通透性;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苗势;及时摘除近地面的病叶,带出田间深埋或销毁,减少病原体。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恶霉灵;百菌清,或甲基硫菌灵。
大白菜环斑病
大白菜环斑病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发病:初期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灰白色或浅褐色病斑,常有黄绿色晕圈,后期病斑表面散生或轮生许多小黑点;严重时、病斑常汇合连片。
防治方法:
①实行轮作;及时清除病残体,翻耕土地;及时排水,保持通透性,降低田间湿度。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百菌清;霜霉威,或甲霜·锰锌。
大白菜细菌性角斑病
大白菜细菌性角斑病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主要发生在苗期至包心初期。发病初期叶背出现水渍状凹陷斑,后变为大小不一、受叶脉限制的膜状不规则角斑。
叶面病斑呈铁锈色或灰褐色油渍状;湿度大时,叶背病斑溢出乳白色菌浓;干燥时,病部开裂或穿孔。
防治方法:
①实行轮作;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灌水,雨后及时排水;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苗势;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体。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农用硫酸链霉素;噻菌酮,或氯溴异氰尿酸。
大白菜细菌性叶斑病
大白菜细菌性叶斑病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多在苗期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背生水渍状小点,后叶面出现黄褐色圆形或不定形坏死斑,边缘色较深,呈油渍状,可连合为大斑块。
干燥时病斑质脆,易开裂;湿度大时手摸有黏感;严重时病斑密布,致叶片干枯。常与细菌性角斑病混合发生。
防治方法:
①实行轮作;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灌水,雨后及时排水;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苗势;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体。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农用硫酸链霉素;噻菌酮,或氯溴异氰尿酸。
大白菜细菌性黑斑病
大白菜细菌性黑斑病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茎和种荚。
叶片发病:初期产生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逐渐变为浅黑色至黑褐色,可沿叶脉发展,后期病斑中央颜色较深且油光发亮,多个病斑连成不规则形大斑;严重时叶脉变成褐色,叶片扭曲变形、变黄脱落。
茎和种荚发病:常产生深褐色不规则条斑。
防治方法:
①合理密植,合理灌水,雨后及时排水,保持田间通透性;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苗势;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体。
②种子可选用以下药剂处理:琥胶肥酸铜或农用硫酸链霉素或中生菌素。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农用硫酸链霉素;噻菌酮,或氯溴异氰尿酸。
大白菜病毒病
大白菜病毒病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大白菜病毒病在我国各蔬菜产区普遍发生,为害严重,以夏秋季节发病较重。
苗期染病:心叶呈明脉或叶脉褪绿,后变为浓淡绿色相间的斑驳或花叶,叶片皱缩不平,心叶扭曲,生长缓慢。成株期染病:感病早的叶片皱缩、凹凸不平、质硬而脆,叶背叶脉上有褐色的稍凹陷坏死斑点或条纹,植株明显矮化畸形,不包心;感病晚的只有一侧成皱缩畸形或轻微皱缩和花叶,仍能包心,内层叶上有灰褐色小点。
种株染病:抽薹慢,薹短或花梗扭曲畸形,植株矮小,新生叶明脉或花叶,老叶有褐色坏死斑,花蕾发育不良畸形,不结荚或果荚小,籽粒不饱满,发芽率低,病株根系不发达,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适时早播;苗期用银灰色膜或塑料反光膜避蚜;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长势。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菇类蛋白多糖;盐酸吗啉胍·锌,或宁南霉素。
大白菜干烧心病
大白菜干烧心病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大白菜干烧心病是大白菜贮藏期常发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常引起白菜叶球腐烂。
结球初期发病:嫩叶边缘呈半透明水渍状,脱水后呈白色带状萎蔫。
结球后发病:植株外观正常,剥开叶球可见内叶叶缘部分变干黄化,叶肉呈干纸状、带状病斑或不规则病斑,有时病斑扩展,叶组织呈水渍状,叶脉淡黄褐色,病处汁液发黏,无臭味,病健部交界较为清晰,有时出现干腐或湿腐。
贮藏期发病:易诱发细菌感染,后干心变腐烂。
防治方法:
施用充分发酵的有机肥,分批***追肥;高畦种植,小水勤浇;灌水后及时中耕,防止土壤板结、盐碱上升;避免用污水和咸水浇田;发现干烧心立即浇水,并喷洒0.7%氧化钙、0.7%硫酸锰溶液。
解农业难题学植保技术
购农资产品请来小农人
展开剩余内容

问答拓展:氟啶胺可以防治的病害

氟啶胺可以防治蔬菜上的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炭疽病及轿知果树上的疮痂病、炭疽迅枣病、黑星病等病害;而且对疫病、根肿病和灰霉病预防效果比较突出,对根肿病以及其它根部病害像菌核病、马铃薯块茎腐烂病等也有较好效果。药剂的持效期长亩帆拆,约10-14天左右,药剂的持效期长,约10-14天左右,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