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作防治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的防治)
省民进: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长期秸秆还田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控对策建议,现答复如下:
目前,全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常年保持在4800万吨左右,而秸秆有效利用率仅50%左右,其中部分秸秆直接还田,在增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保护环境、增加产量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但长期秸秆还田导致农村生态小环境发生变化,引起农作物多种主要病虫疫情发生消长规律出现新的变化,如小麦赤霉病近年在我省持续严重发生,土传病害(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和玉米褐斑病等)的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直翅目地下害虫(蝼蛄、蟋蟀等)数量明显增多,玉米田二点委夜蛾等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蜗牛在玉米、大豆、花生田的发生危害面积逐年增加等。诸多农作物病虫害加重发生,严重威胁着我省粮食作物的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影响农民增收。
针对秸杆还田对病虫害发生影响及防控有关的问题,我委在2024年组织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及委属有关单位的专家就此进行了讨论。并根据此次讨论,省农委已建议有关部门增加对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的专项补贴,通过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来防治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和苗期病虫。同时,省农委会同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并制定具体政策,对秸杆粉碎深埋还田作业的大型农业机械实行购置补贴,给予农户实施土壤深翻秸杆深埋的作业补贴,旨在恶化病虫害生存环境,有效压低病虫害发生基数。省科技部门也安排了项目和资金支持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贵党派的意见建议,在各地推广秸秆全量还田的大背景下,协调运用多种栽培和植保技术,开展病虫害监测调查与综合治理,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减轻长期秸秆还田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一是加强种子处理。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是防治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和苗期病虫有效措施,不仅能有效抑制冬前发病高峰,还能在土壤中种子周围形成药剂保护圈,从而有效保护根系不被病菌侵染,达到长期控制病害的目的。
二是持续推进土壤深翻和秸杆深埋。每1-2年进行一次土壤深翻和秸杆深埋,辅以腐熟剂加快秸杆腐熟速度,做到土碎地平,上虚下实,利于作物吸收肥水。通过土壤深翻、把秸杆掩埋在20cm以下土层,恶化病虫害生存环境,能有效压低病虫害发生基数。
三是开展科学防控。(1)选种抗病虫农作物品种。选用抗(耐)病虫品种是最经济、安全、有效的防控措施。在开展品种选育时,我委将进一步注重品种抗病虫害特性的审核,加大小麦赤霉病等抗性品种的选育和审定,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蔓延。(2)加强病虫情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治。加强农作物病虫情监测,开展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及时发布趋势预警,为科学开展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在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应用关键防控技术,对农作物主要害虫实行达标防治,重大流行性病害重在药剂预防。(3)合理轮作。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等根部病害对寄主作物有强烈的依赖性。科学合理与非寄主作物轮作换茬对根部病害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水旱轮作能控制全蚀病的蔓延,我委将进一步推进科学合理轮作方式。
四是联合技术研发。组织协调政、产、学、研、推等有关部门联合攻关,开展农作物秸秆利用创新研究。省科技厅今年把“粮食作物丰产优质增效”作为科技攻关重要内容,明确开展主要病虫草害发生及其绿色防控、土壤增肥与丰产增效耕作技术,支持开展“长期秸秆还田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及绿色综合防控研究”。农业部门将继续深入系统研究新发病虫害发生危害规律,研究检测预报技术和科学防治方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绿色发展。
感谢贵党派对我省农作物秸秆还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省农委植保总站
联系:0551-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2024年5月6日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