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防治瓜果白粉病药品 瓜果霜霉病和白粉病用什么药物

2024-06-04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5395 次
防治瓜果白粉病药品 瓜果霜霉病和白粉病用什么药物

瓜果白粉病是瓜果类作物上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瓜果的产量和品质。为了防治这种病害,农民需要使用药品。

常用药品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防治瓜果白粉病药品有:

  • 硫磺
  • 甲基托布津
  • 多菌灵
  • 百菌清

药品的使用方法

使用药品时,应根据药品的说明书进行正确使用。一般来说,药品的使用方法如下:

  1. 在病害初期,用药效果最好。
  2. 按照药品说明书的剂量进行使用。
  3. 药品一般需要稀释后使用。
  4. 在使用药品时,应注意防护措施,避免药品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5. 使用药品后,应注意清洗药具和残留药品,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药品的注意事项

使用药品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不同药品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应根据药品说明书进行正确使用。
  • 不同瓜果类作物对药品的适应性也有所不同,应选择适合自己种植的瓜果类作物的药品。
  • 药品的过期时间和保存方法应注意,过期的药品不应使用。
  • 使用药品时,应注意防护措施,避免药品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防治瓜果白粉病需要使用药品,但使用药品时需要注意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药品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相关拓展:

问:瓜果白粉病用什么药,谢谢!

白粉病,高湿病害。控湿的前提下建议用:醚菌酯,硝笨菌酯,吡唑醚菌酯,乙嘧酚磺酸酯,二甲嘧酚,苯菌酮(巴斯夫英腾),醚菌酯.啶酰菌胺(翠泽),氟吡菌酰胺.肟菌酯(露娜森)、吡唑萘菌胺.嘧菌酯(绿妃)、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健达)等,效果好,安全性高,无抑制作用,不伤花,不伤果。也可用三唑类农药治疗如:氟硅唑,苯醚甲环唑,四氟醚唑,腈菌唑,己唑醇等,成本低,但用量大了抑制生长或伤花伤果。药物防治的原则是:发病前、初期间隔10天喷施1次,连喷3~4次,防治该病效果较好。不要重复用药,在正常用药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喷施均匀。

问:白粉病是怎么回事?

1、白粉病发生的主要常见原因

简单来说,白粉病的发病早晚与发病轻重与温湿度有直接性的关系,也与作物的品种特性、种植管理水平密切相关,每年春、秋高温干湿交替的季节是作物白粉病的高发期。

一方面,作物的品种在抗病性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不论何种作物,如果选用的是抗病性较强的品种,那么作物生长期内发生白粉病情况则会较少、较轻,而如果使用的是抗病性较差的品种,那么作物生长期内发生白粉病的情况则较多、较重。

一方面,白粉病在高温干湿交替的环境下发病情况比较多且比较重,其中在温度为20-25度之间、空气湿度为60%-80%及以上的温湿度环境中最容易发病,尤其是干湿高温干湿交替的天气环境下,最容易导致田间作物上大面积的爆发白粉病,如果气温低于10度以下或高于35度以上,白粉病一般很少发生,比如说春季小麦白粉病、葡萄白粉病、黄瓜白粉病等。

黄瓜白粉病

一方面,白粉病与作物种植期有很大的关系,春季播种过晚作物(如各类春季瓜果蔬菜)、越夏早播的作物(如越夏黄瓜、番茄等)以及秋季播种过早的作物(如冬小麦),也容易导致作物因为群体数量过大、植株长势营养不良虚弱以及抗病抗逆性变差等而发生较重的白粉病。

一方面,白粉病的发生情况与各类作物的种植密度有密切关系,凡是种植密度过大、群体数量过多的田间作物,因为苗株数量稠密、枝叶交错层叠,这样不仅会导致田间的透风透气透光性变差、苗株底部近地面处湿度过大、这样的环境非常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繁殖与传播,比如说过密种植的小麦及各类瓜果蔬菜等。

辣椒白粉病

一方面,白粉病的发生情况与天气情况有关,如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遇到经常发生降雨的年份或者遇到持续阴雨连绵的天气,白粉病就会在高湿的环境中快速的爆发传播。

一方面,白粉病的发生情况与过量使用氮肥有很大的关系,凡是经常大量使用氮肥(如尿素、二铵)、磷肥和钾肥使用不足的作物地块,作物就会因为枝叶生长过多过密、茎秆叶果嫩弱、苗株通风透光不良、株体自身抗病性变差或因发生倒伏而更容易发生白粉病。

除此之外,经常过多、过频浇大水的地块和作物,发生白粉病的风险性也会大幅的增加。

月季白粉病

2、容易发生白粉病的田地作物

凡是播种或采收前没有进行彻底清田和杀菌消毒的地块,播种前没有进行药物浸拌种的地块,田间管理粗放、杂草、残株落叶较多的地块,土壤黏性重、酸性大的地块,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地块,经常浇灌大水或土壤忽干忽湿的地块、通风排湿不及时的温湿大棚,长期连茬种植易发生白粉病作物的地块,种植密度过大或间苗、整枝、打杈、除老黄叶不及时的地块,经常过量使用大化肥(特别是大过量使用尿素等氮肥)的地块,都容易造成白粉病的大面积发生与危害。

番茄白粉病

二、作物白粉病的发病症状特点
白粉病主要以危害作物的叶片、叶柄、嫩芽、新梢为主,同时对作物的茎秆、花果、枝蔓、幼芽等都有较大危害性。作物在发生白粉病后,受害叶片会先出现退绿色的黄斑或近圆形的白色粉斑,然后出现畸形、卷曲、皱缩、新叶幼芽难展开等情况,随着病情的发生,病叶上会逐步的出现白色菌粉层,到病害后期时病叶的白粉斑上还经常会出现针头大小的黑色小颗粒点,病情严重时受害部位上会覆盖有一层白色的菌霉层。

一般来说,作物在被白粉病害侵害后,经常会出现叶片失绿变黄、叶片萎焉黄枯、叶片早落、叶柄变脆、新枝新稍生长迟缓、花果穗畸形或早落、果实口感风味变酸。

甜瓜白粉病

三、作物白粉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

不论是是种植大田作物,还是种植经济作物,或者是种植瓜果蔬菜等作物,对于土壤条件差(如酸化板结土壤)和气候条件不良(如高温干湿交替天气频繁)的作物种植区,为了减少白粉病或其他病害的发生率和危害情况,建议大家尽量选购抗病性较强的品种种植使用。

2、做好播种与定植时的种苗消毒杀菌处理

种苗带菌是白粉病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需要播种的作物来说,在播种前建议先提前2-3天把种子放在阳光下进行晾晒杀菌,然后在播种前再把种子用52度左右的温水中、70度恒温箱进行浸种杀菌或干热杀菌,或者用50%多菌灵、72%农用链霉素、50%代森铵、75%五路硝基苯等进行药物拌种杀菌,对于育苗后需要移栽定植的作物来说,建议在移栽定植时使用石灰水、三唑酮、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福美双、粉锈宁、多菌灵等药物进行蘸根或灌穴杀菌处理。

苹果白粉病

3、彻底清理田间,选择良田种植

在作物播种前或采收后,应当及时对田间上茬作物残留的病株残体、枯枝落叶、残果杂草等进行彻底的清理,然后集中转移到天外进行深埋或焚烧,然后对土壤进行20-30公分的深翻后连续晾晒15-20天左右,结合整地可以对育苗床、种植地使用多菌、百菌清、生石灰、硫磺粉做进一步的杀菌处理,在种植模式上建议采取减少病害情况的高畦高垄覆膜种植方法,同时要注意根据地力、品种等进行合理性的密植,一定不可种植密度过大。

除此之外,不论种植何种作物,都应当优先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且土壤疏松通透性较好的中性或弱碱性土壤,板结重、黏性重、酸性重、低洼积水、土壤贫瘠的地块一般不太适合作物的生长,而且也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葡萄树以氮磷肥为主,配以硼,锌肥为开花期贮备,期间可用一,两次钙肥促进细胞分裂。这个时侯用药注意,白粉病,灰霉病,穗轴褐枯病,青虫以及蓟马的防治。
灰霉病预防保护用福美双,异菌脲。治疗用嘧霉胺,乙霉威,嘧菌环胺,多氧霉素,多菌灵,木霉菌等轮流防治。
葡萄穗轴褐枯病可用异菌脲,百菌清,代森锰锌,多抗霉素,甲基托布津等轮流防治。
蓟马用啶虫脒,吡虫啉,吡蚜酮,噻虫嗪,螺虫乙酯,丁硫克百威等轮流防治。
白粉病一般用三唑类来防治。以嘧菌酯的防效最好,治疗可用苯醚甲环唑,已唑醇,醚菌酯,蛇床子素,氟菌唑,腈菌唑,硫磺悬浮剂,硫磺水分散剂等轮流喷施即可。
青虫用菊酯类或甲维盐等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