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沙生冰草种子

2024-05-27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879 次
沙生冰草种子

沙生冰草种子——一种适应沙漠环境的农作物

沙生冰草种子的特点

沙生冰草种子是一种耐旱、耐盐碱、适应沙漠环境的农作物。这种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来源之一。沙生冰草种子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其蛋白质含量比大米高出3倍以上,脂肪含量也比玉米高出近2倍,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沙生冰草种子被誉为“沙漠里的珍珠”。

沙生冰草种子的生长环境比较苛刻,一般生长在沙漠地区的沙丘上。这种植物的根系比较发达,能够深入地下寻找水分和养分。同时,沙生冰草种子的叶片比较短小,能够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持植物体内水分的平衡。沙生冰草种子的叶片表面还有一层细小的毛发,能够抵御沙漠中强烈的风沙侵蚀。

沙生冰草种子的种植方法

沙生冰草种子的种植方法比较简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选择适宜的土地。沙生冰草种子适合在沙漠地区的沙丘上种植,要选择土质疏松,排水性好的土地。
  • 进行土壤改良。沙漠地区的土壤贫瘠,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可以使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来改善土壤的肥力。
  • 进行播种。沙生冰草种子的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和秋季。可以采用直播或育苗后移栽的方法进行播种。
  • 进行管理。沙生冰草种子的管理比较简单,主要是保持土壤湿润和杂草清除。

拓展百科知识

1.沙漠——是指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疏或缺失的地区。

2.耐旱——是指植物能够在干旱环境下生长,并能够适应干旱环境的特性。

3.耐盐碱——是指植物能够在盐碱土壤中生长,并能够适应盐碱环境的特性。

参考资料:

《沙生冰草的生长特性与利用》(李凤伟、王晓忠)

《沙生冰草种植技术》(李明、张军)

《西北沙漠区沙生冰草的生态适应性》(赵光义、刘世荣)

相关问答拓展:


藏羚羊通常都吃些什么?

藏羚羊食物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普氏原羚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及其他沙生植物的嫩枝、茎、叶为食,冬季则啃食干草茎和枯叶,忍耐干旱的能力较强鹅喉羚以冰草、野葱、针茅等草类为食扭角羚食物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主具有嗜盐习性。

藏羚羊(学名:Pantholopshodgsonii):是偶蹄目、牛科、藏羚属的哺乳动物。体长135厘米,肩高80厘米,体重45-60千克。

雄性有直而细长的角,长约55-62厘米,近基部有明显的横棱。雌性略小。该物种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鼻部宽阔略隆起,鼻腔二侧鼓胀,呈半球状。

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早晚觅食,善奔跑。可结成上万只的大群。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徙。

什么是中国的黄金奶源带?

中国的奶源带主要分布在国际公认的中温带季风气候优质奶牛饲养带(北纬40度——47度),这个饲养带横贯东北、西北和华北草原带,包括“三北”地区的大部分省份和胶东半岛,集中了全国70%的奶牛和超过60%的原料奶,这些地区因为适宜养殖奶牛,牛奶产量大,质量高,所以被称为“黄金奶源带”。传统上有内蒙古、新疆、东北、河北“四大黄金奶源带”的说法,近年来四川奶源带和济南奶源带也被加入这一行列,被总称为“六大黄金奶源带”。伊利集团作为国内奶业的龙头老大,在各大黄金奶源带中都成为了主角,目前伊利已经完成“纵贯南北、辐射东西”的全国战略布局,在全国拥有优质牧场近200个,可控良种奶牛超过200万头,是中国乳品行业中唯一一家全部覆盖“世界奶源带”上中国范围内优质奶源基地的乳品企业(数据来自网络)。内蒙古奶源带内蒙古大草原纯天然无污染,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单就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大草原来看,从北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到西南部的鄂尔多斯草原,从东部的科尔沁草原到西部的阿拉善荒漠草原,总面积达8666.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6818万公顷,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0%,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1/4以上,居全国五大草原之首,生长着1000多种饲用植物,其中饲用价值高的就有100多种。尤其是羊草、羊茅、冰草、无芒雀麦、披碱草、野黑麦、黄花苜蓿、野豌豆、野车轴草等禾本和豆科牧草,是著名的优良牧草。肥美的草原,孕育出丰富的畜种资源。内蒙古大草原日照充分,全年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日照时数从东部的2700小时,逐步增至西部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的3400小时以上。充足的日照,更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丰富自然的植被食物链,尤其是独特的饲草饲料资源,富含奶牛所需的粗蛋白、粗脂肪、钙、磷等多种营养素,为奶牛提供了最优质的营养;内蒙古大草原的气温年际变化显著,大部地区的气温的极差普遍为65℃-85℃,气温日较差年为13℃-16℃,为我国气温极差与日较差全国最大的地区,这非常有利于草原植物糖分的储存,干物质的凝结;内蒙古大草原昼夜温差大,海拔高以及高寒的气候,最大程度上减少了牲畜的传染病流行。扎根内蒙古的伊利集团占尽天时地利,能成长为乳业龙头在环境是上有很大必然性的。二、新疆奶源带新疆拥有8.6亿亩优质草场,集中在天山南北地区,占了全国草原面积的22%,新疆优良奶牛的存栏量已超过210万头,年产奶量超过152万吨,还拥有全国最大的进口良种牛核心群,奶源品质在全国名列前茅。截至2024年,伊利集团在新疆的投资总额已达4亿元,形成了覆盖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及奶粉的全方位产品线。三、东北奶源带主要是黑龙江地区的密山、大庆、绥化、肇东等地,拥有奶牛近百万头,年产鲜奶100多万吨,是我国主要奶源基地之一。尤其是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拥有草原469万亩,黑龙江杜尔伯特大草原是中国最大的优质草原之一,伊利在亚洲最大的婴幼儿奶粉生产基地就建在这里,是当地最大的乳品龙头企业。四、河北奶源带河北地区的坝上草原、康西草原都可以看作内蒙古大草原的延伸,是华北知名的奶牛基地,此外唐山、保定、石家庄、沧州等农村也有大量农民饲养奶牛。除以上四大传统奶源带外,近年来四川、山东等地的畜牧业也在迅速发展,四川奶源带、济南奶源带也步入了“黄金奶源带”的行列。

内蒙古五大草原类型?

说起内蒙古,第一想到的就是广阔的大草原。草原上的茵茵碧草,悠悠白云,湛蓝如洗的天空,还有奔驰的骏马和成群的牛羊。内蒙古属半干湿的中温带季风气候,东部为半湿润地带,西部为半干旱地带。最主要的特点是昼夜温差较大,一般可达10度左右,所以到这里旅游要多带衣服。

内蒙古大草原主面积8666.7万公顷,其中有效天然牧场6818万公顷,占全国草场面积的27%,是我国最大的草场和天然牧场。

最著名的要数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上天然草原保留面积最大的地方,是我国最大的无污染源动物食品基地。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高原上,因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四季分明,被世人誉为世界美丽的花园。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当今保存完好的草原,水草丰美,有碱草、针茅、冰草等120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有牧草王国之称。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是个风光优美、景色宜人的地方,那里有一望无际的绿色,有延绵起伏的大兴安岭,还有美丽富饶的呼伦湖和贝尔湖。

还可以吃到当地的特产白瓜子、黑木耳、烤羊腿、整羊席、手扒羊等。烤羊腿是作为呼伦贝尔招待宾客的一道名菜。

第二名是科尔沁草原,位于内蒙古东部,在松辽平原西北端,兴安盟和通辽市的部分地方。科尔沁草原西与锡林郭勒草原相接,北邻呼伦贝尔草原,地域辽阔,风景优美,资源丰富。

科尔沁草原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那里的气候冬寒冷、夏炎热,春风大。

科尔沁草原有较大面积的天然牧场和近2000万头的科尔沁红牛、兴安细毛羊和蒙古牛羊。科尔沁草原的水利资源也非常丰富,淡水鱼的种类多、肉质好,无污染,水里繁殖,年出鱼量达到3000吨。

科尔沁草原不仅地域辽阔,其地貌特征多样化和蒙古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无论从自然和人文的角度,都是丰厚的资源,一年四季均为生态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科尔沁草原主食以米饭为主,牧区还保留着手抓肉等饮食习惯。物产丰富的科尔沁区,牛羊肉是其特色,烤全羊、手把肉是每逢过年过节都会有的重点餐目。牛肉晾成肉干,可供冬天食用。

第三名是占地面积1.6万亩,内蒙古中西部接待规模较大的草原休闲旅游区之一的鄂尔多斯草原。鄂尔多斯草原有最具民族特色的五大文化旅游产品:那达慕实景马术剧、诈马宴、草原之夜篝火晚会、飞天草原以及鄂尔多斯婚礼表演。

景区日接待游客量近8000人次,可同时容纳1500人用餐和住宿,核心区是由两个蒙古金帐和399顶蒙古包组成的蒙古包群。“一心、两翼、六区”的布局突出了景区自然与人文资源特色。

鄂尔多斯草原有诈马宴、那达慕实景马术剧、草原之夜篝火晚会、飞天草原和鄂尔多斯婚礼等,还有马头琴、蒙古舞蹈的民情风俗,领略草原深处最原始、最淳朴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炒米、奶茶、手把肉,银碗、哈达、烤全羊是鄂尔多斯招待客人必备的土味特产。

第四名四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中部的锡林郭勒草原,草原面积17.96万平方公里,优良牧草占草裙的50%,是水草丰美的牧场,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天然草原分为五大类,即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植被和其他草场类。锡林郭勒草原不仅植被类型繁多,而且植物种类也十分丰富,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这里既有一望无际、空旷幽深的壮阔美,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动态美;又有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牧人策马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锡林郭勒草原拥有美丽的草原自然风光、古朴的蒙古族风情以及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众多的文物古迹、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宜人的避暑气候。

第五名是乌兰察布草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被誉为“中国草原避暑之都”。乌兰察布市地貌类型多样,自北向南主要由内蒙古高原、乌兰察布丘陵、阴山山地和丘陵台地四部分组成。

乌兰察布市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其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少雪,春燥多风,夏季凉爽,秋凉多霜。

乌兰察布草原上分布着众多的岩画,被称为“乌兰察布岩画”,是中国北方草原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北方古代游牧民族的文化遗存,在中国岩画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构成北亚草原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卓资熏鸡、四子王羊是当地的传统名食,来到这一定要尝尝,感受不同民族下的热情。

第六名是地处锡林郭勒盟、兴安盟和通辽市三盟市的交界处的乌拉盖草原,有“天边草原”的美誉。乌拉盖草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天然草原,属森林草原向典型草原过渡地带,以典型草原为主,草原可利用面积4618平方公里。动植物种类繁多,野生植物500多种。

境内有原始草原、湖泊、湿地、白桦林、芍药沟、黄花沟等独特的草原风光自然景观和布林庙、农乃庙、成吉思汗边墙、固腊卜赛汗国际敖包等历史文化遗迹,还有独特的乌珠穆沁部落蒙古族民俗风情文化。

乌拉盖草原因乌拉盖河而得名,乌拉盖河是乌珠穆沁草原的生命线,全长360km,流域面积达平方千米。

听说中国有三大黄金奶源带,那些牌子的奶粉原料是来自这些地方?

中国的奶源带主要分布在国际公认的中温带季风气候优质奶牛饲养带(北纬40度——47度),这个饲养带横贯东北、西北和华北草原带,包括“三北”地区的大部分省份和胶东半岛,集中了全国70%的奶牛和超过60%的原料奶,这些地区因为适宜养殖奶牛,牛奶产量大,质量高,所以被称为“黄金奶源带”。

传统上有内蒙古、新疆、东北、河北“四大黄金奶源带”的说法,近年来四川奶源带和济南奶源带也被加入这一行列,被总称为“六大黄金奶源带”。

伊利集团作为国内奶业的龙头老大,在各大黄金奶源带中都成为了主角,目前伊利已经完成“纵贯南北、辐射东西”的全国战略布局,在全国拥有优质牧场近200个,可控良种奶牛超过200万头

,是中国乳品行业中唯一一家全部覆盖“世界奶源带”上中国范围内优质奶源基地的乳品企业(数据来自网络)。

内蒙古奶源带

内蒙古大草原纯天然无污染,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单就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大草原来看,从北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到西南部的鄂尔多斯草原,从东部的科尔沁草原到西部的阿拉善荒漠草原,总面积达8666。

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6818万公顷,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0%,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1/4以上,居全国五大草原之首,生长着1000多种饲用植物,其中饲用价值高的就有100多种。尤其是羊草、羊茅、冰草、无芒雀麦、披碱草、野黑麦、黄花苜蓿、野豌豆、野车轴草等禾本和豆科牧草,是著名的优良牧草。

肥美的草原,孕育出丰富的畜种资源。内蒙古大草原日照充分,全年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日照时数从东部的2700小时,逐步增至西部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的3400小时以上。充足的日照,更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丰富自然的植被食物链,尤其是独特的饲草饲料资源,富含奶牛所需的粗蛋白、粗脂肪、钙、磷等多种营养素,为奶牛提供了最优质的营养;内蒙古大草原的气温年际变化显著,大部地区的气温的极差普遍为65℃-85℃,气温日较差年为13℃-16℃,为我国气温极差与日较差全国最大的地区,这非常有利于草原植物糖分的储存,干物质的凝结;内蒙古大草原昼夜温差大,海拔高以及高寒的气候,最大程度上减少了牲畜的传染病流行。

扎根内蒙古的伊利集团占尽天时地利,能成长为乳业龙头在环境是上有很大必然性的。

二、新疆奶源带

新疆拥有8。6亿亩优质草场,集中在天山南北地区,占了全国草原面积的22%,新疆优良奶牛的存栏量已超过210万头,年产奶量超过152万吨,还拥有全国最大的进口良种牛核心群,奶源品质在全国名列前茅。

截至2024年,伊利集团在新疆的投资总额已达4亿元,形成了覆盖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及奶粉的全方位产品线。

三、东北奶源带

主要是黑龙江地区的密山、大庆、绥化、肇东等地,拥有奶牛近百万头,年产鲜奶100多万吨,是我国主要奶源基地之一。

尤其是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拥有草原469万亩,黑龙江杜尔伯特大草原是中国最大的优质草原之一,伊利在亚洲最大的婴幼儿奶粉生产基地就建在这里,是当地最大的乳品龙头企业。

四、河北奶源带

河北地区的坝上草原、康西草原都可以看作内蒙古大草原的延伸,是华北知名的奶牛基地,此外唐山、保定、石家庄、沧州等农村也有大量农民饲养奶牛。

除以上四大传统奶源带外,近年来四川、山东等地的畜牧业也在迅速发展,四川奶源带、济南奶源带也步入了“黄金奶源带”的行列。

鄂尔多斯高原土质特点以及海拔高度?

  内蒙气候简介-  内蒙古地域广袤,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气候,大兴安岭北端属寒温带气候。自治区地处中纬度西风带,在国家的内陆腹地,远离海洋,故属于较强的大陆性气候,多数地区干旱少雨,冬夏温差悬殊。自治区东部有东北偏北和西南偏南走向的大兴安岭,中西部有东西走向的阴山山脉,这两条山脉构成巨大的天然屏障,形成鲜明的气候分野。大兴安岭主分水岭以东和阴山主峰以南,为宜农气候区,农牧结合以农为主;大兴安岭以西及阴山以北,为宜牧气候区,牧农结合以牧为主;大兴安岭主峰两侧,是全国著名的林业区。大兴安岭以东与松辽平原相接,海拔在200—800米。阴山以南为黄河河套与土默特川平原,海拔800—1000米。上述两地区地势较低,相对多雨,有灌溉条件,同时夏半年有光、热、水三者同步来临之优势,适宜发展农业;大兴安岭以西与阴山以北,属于蒙古高原,海拔1000-1500米,地势高寒,适宜放牧;106℃E以西,属戈壁荒漠,雨量奇缺,宜于发展骆驼。  内蒙古绝大部分位于温带,从东北向西南跨—干旱四个干湿区,季风仅影响东南部边缘的狭长地带,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这里是寒潮进入我国首当其冲的地方,因而冬季严寒、夏季温暖。全年的平均气温在-1—10摄氏度之间,一月-23—10摄氏度,七月达17—26摄氏度,北部气温偏低;西部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都很大。极端最低气温-49.6摄氏度(1960年1月23日,根河);极端最高气温达39.6摄氏度(1961年6月9日,二连浩特)。全年无霜期60—160多天。年平均降水量在50—450毫米之间,东部迎风坡的降水较多。东北部蒸发较弱,为湿润、半湿润区。全年度降水的百分之七十集中在夏季。春旱及冬季的暴风雪最为影响农牧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风沙、霜冻、冰雹亦可成灾。  内蒙古自治区概述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边疆,西北紧邻蒙古和俄罗斯。面积110万平方公里;人口2326万;以蒙古族和汉族数量最多,还有朝鲜、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全区分设7个盟,辖5地级市;其下又辖15县级市、17县、49旗、3自治旗。首府呼和浩特市。包头、集宁、乌海、海拉尔、通辽等为区内主要城市。  全境以高原为主,多数地区在海拔1000米以上,通称内蒙古高原。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贺兰山、乌拉山和大青山。东部草原辽阔,西部沙漠广布。有呼伦湖、贝尔湖等著名湖泊,黄河流经本区西南部。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地域辽阔,各地差异较大;多数地区四季分明;夏短冬长,较为干冷。年均气温一1~10摄氏度;全年降水量约50~450毫米。已探明矿藏60余种,稀土、煤、银等储量巨大。草原面积居全国前列,大兴安岭林区木材蓄积量较大。  内蒙古工业在建国后发展较快,以采矿、冶金和稀土工业为骨干,毛纺、森工、机械、食品、建材、化工全面发展。本区为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牧区草场肥美,三河马、三河牛和内蒙古细毛羊均为著名畜种。农区集中于河套平原与东南部丘陵谷地,出产小麦、莅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和胡麻、甜菜等经济作物。  ·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疆域辽阔,地跨“三北”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东起东经126度29分,西北东经97度10分,东西直线距离为400多公里。内蒙古东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毗邻,南部、西南部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四省区接壤,西部与甘肃省相连,北部与蒙古国为邻,东北部与俄罗斯交界,国界线长达4221公里。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12.3%。  ·地质地貌  内蒙古的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从东北向西南延伸3000公里,地势由南向北、西向东缓缓倾斜。一般地区海拔1000米--1500米。内蒙古高原可划分为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乌兰察布高原和巴彦淖尔、阿拉善及鄂尔多斯高原四部分。高原上分布着辽阔的草原,是我国著名的天然牧场,还分布着一部分沙漠。高原边缘的山峦,主要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等。这些山脉的位置和走向,构成一条牧业区与农业区的分界线。高原的外沿,分布着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和辽嫩平原。这三个地区,除鄂尔多斯高原土质较差和比较干旱以外,其他两个地区均为肥土沃野,是自治区的主要农耕地带。  气候特点  内蒙古属典型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匀、寒暑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多数地区冷季长达5个月到半年之久。其中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从南向北由零下10oC递减到零下32摄氏度,夏季温热而短暂,多数地区仅有一至两个月,部分地区无夏季。最热月份在7月,月平均气温在16oC--27oC之间,最高气温为36oC--43oC。气温变化剧烈,冷暖悬殊甚大。降水量受地形和海洋远近的影响,自东向西由500毫米递减为50毫米左右。蒸发量则相反,自西向东由3000毫米递减到1000毫米左右。与之相应的气候带呈带状分布,从东向西由湿润、半湿润区逐步过渡到半干旱、干旱区。这里晴天多,阴天少,日照时数普遍都在2700小时以上,长时达3400小时。冬春季多风大,年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蕴藏着丰富的光热、风能资源。  ·资源宝藏  在内蒙古辽阔富饶的土地上,有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草场、肥沃的农田、广阔的水面、众多的野生动植物和无穷无尽的矿藏资源。据估算,全区近300个大小城镇国有土地资源产量在2000亿元以上,全区矿产储量潜在价值(不含石油、天然气)达13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  ·农业资源  内蒙古现有耕地549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24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的3倍,实际可利用的耕地面积超过800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居全国首位。内蒙古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以东和以南。河套、土默川、西辽河、嫩江西岸平原和广大的丘陵地区,有适于农作物生长的黑土、黑钙土、栗钙土等多样性土壤地带和可利用的地上地下资源,从而形成自治区乃至我国北方的重要粮仓。内蒙古农作务多达25类个品种,主要品种有小麦、玉米、水稻、谷子、莜麦、高梁、大豆、马铃薯、甜菜、胡麻、向日葵、蓖麻、蜜瓜、黑白瓜籽等许多独具内蒙古特色的品种,其中莜麦、荞麦、华莱士瓜颇具盛名。还有发展苹果、梨、杏、山楂、海棠、海红果等耐寒耐旱水果的良好条件。  ·畜牧业资源  内蒙古天然草场辽阔而宽广,总面积位居全国五大草原之首,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总面积达8666.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达6800万公顷,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1/4。内蒙古现有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乌拉特6个著名大草原,生长有1000多种饲用植物,饲用价值高、适口性强的有100多种,尤其是羊草、羊茅、冰草、披碱草、野燕麦等禾本和豆科牧草非常适于饲养牲畜。从类型上看,内蒙古东北部的草甸草原土质肥沃,降水充裕,牧草种类繁多,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适宜于饲养大畜,特别是养牛;中部和南部的干旱草原降水较为充足,牧草种类、密度和产量虽不如草甸草原,但牧草富有营养,适于饲养马、牛、羊等各种牲畜,特别宜于养羊;阴山北部和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的荒漠草原,气候干燥,牧草种类贫乏,产草量低,但牧草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是小畜的优良放牧场地;西部的荒漠草场很适合发展骆驼。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草原红牛、乌珠穆沁肥尾羊、敖汉细毛羊、鄂尔多斯细毛羊、阿尔巴斯绒山羊等优良畜种在区内外闻名遐迩。  森林资源  内蒙古森林总面积约1406.6万公顷,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1%,居全国第二位,是国家重要的森林基地之一。森林覆盖率达13.8%,高于全国13.4%的平均水平。森林总蓄积量11.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四位。树木种类繁多,全区乔灌树种达350多种。内蒙古森林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大兴安岭北部山地,林木蓄积量占全区林地活立木蓄积量的3/4以上,被誉为“祖国的绿色宝库”。这里盛产的兴安落叶松、白桦、黑桦等,均为著名的的优质林木。在罕山、阴山、贺兰山等山地也生长着成片的天然次生林。罕地区的云杉、油松、柞木、山杨林;大青山、乌拉山、蛮汉山的山杨、白桦林;贺兰山的云杉、松树林以及大青沟阔叶林等,都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人工林也是内蒙古森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全区人工林保存面积达237万公顷,比解放前人工林面积增长52倍。  1978年开始进行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和“世界生态工程之最”,使全区平原农业一半左右的农田实现林网化,牧区草原建设也得到林木保护。  野生动植物资源  内蒙古各类植物2351种,其中野生植物2167种,引种栽培的有184种。这些植物已分属于133科,720属,被列为第一批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的有24种。野生植物按经济用途可分为十几类。纤维植物有樟子松、落叶松、大叶草、芦苇、红柳等70多种。中草药有人参、天麻、麻黄、肉苁蓉、柴胡、甘草等500多种。榛子、山杏、金莲花、松籽等几十种植物的种子是榨油的好原料。酿造的重要原料有越桔、笃斯、悬钩子、山樱桃等。几十种食用植物中尤以猴头、口蘑和发菜最负盛名。内蒙古兽类分属于24科,有114种,占全国兽类450种的25.3%。兽类中具有产业价值的50余种,珍贵稀有动物10余种。鸟类分属于51科,有365种,占全国鸟类的31%。被列入国家一、二、三类保护的兽类和鸟类共同49种。蒙古野驴和野骆驼属于世界上最珍贵的兽类,驯鹿是内蒙古特有的动物,还有百灵鸟是自治区区鸟。全区有啮齿动物54种,约占全国种数的1/3,多属害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