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藜芦碱使用方法

2024-04-16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095 次
藜芦碱使用方法

葡萄害螨综合防治技术

1葡萄害螨的发生规律

危害葡萄的螨类主要为葡萄短须螨、葡萄缺节瘿螨和侧多食跗线螨。

葡萄短须螨:一年发生多代,多在相对干旱的地区发生为害,耐高温和干旱能力极强,在葡萄藤蔓和土壤中均可越冬,早春葡萄萌芽和开花时便可为害。常在叶片背面活动,随着副梢的生长逐渐向上转移为害。

葡萄缺节瘿螨:一年可发生多代,雌螨多在外部芽鳞下越冬,早春葡萄萌芽后可侵扰基生叶。随后迁移到达顶端叶片的嫩枝处为害,一般在7月达到种群和为害高峰。

侧多食跗线螨:一年可发生多代,春季温暖多雨易于该螨的发生,夏季高温气候会抑制其种群增长。该螨具有强烈的趋嫩性,成螨和幼螨多在植株幼嫩部位为害。

2葡萄害螨的危害症状

葡萄短须螨:以成螨、若螨为害新梢、叶柄、叶片、果梗、穗梗及果实。新梢基部和叶柄受害时,表皮产生褐色颗粒状突起。叶片受害后常出现褐色斑块,叶片反卷且多皱褶,严重时干枯脱落。果穗受害后,果梗和穗梗变为褐色或黑色,易折断。果粒受害后,浆果发育异常,果皮表面出现内凹的黑斑,易碎裂。

葡萄缺节瘿螨:主要为害葡萄叶部,严重时也为害嫩梢、幼果、卷须、花梗等。叶片以小叶和新展叶片受害重。初期叶背出现许多不规则的白色病斑,逐渐扩大后在叶表隆起呈泡状,叶背凹陷处密生一层很厚的绒毛。绒毛初为白色,后渐变为茶褐色,病斑呈不规则形。受害严重时病叶皱缩、变硬、凹凸不平,甚至干枯脱落。花梗、嫩果、嫩茎、卷须受害后其上面也产生绒毛。

侧多食跗线螨:以成螨和幼螨集中在葡萄幼嫩部位刺吸为害。受害叶片变硬变脆,叶背呈灰褐或黄褐色,叶缘向下弯曲;受害嫩茎、嫩枝变黄褐色,扭曲变形,严重时蜘蛛顶部干枯;可在初坐幼果上为害形成不规则的褐色锈斑,随着果实膨大,在长块状锈斑上有淡白色条纹出现,造成幼果破裂。

葡萄瘿螨危害叶片

葡萄短须螨

3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

3.1.1清洁田园

秋季收获后应清除葡萄园内杂草、落叶、落果、残枝等,带出园外集中销毁。入冬前或春天葡萄出土上架后,刮除老翘皮,集中烧毁,消灭越冬成虫。春季及时抹芽,叶片长出后若发现有被害叶片,应立即摘除销毁。葡萄埋土越冬前喷施波尔多液或硫悬浮剂、葡萄发芽前后喷施石硫合剂。

3.1.2加强田间管理

葡萄生长期及时除萌糵和修剪,确保葡萄园通风透光良好。合理施肥和灌水,冬前灌水可减少越冬虫量。

3.1.3苗木处理

从外地引进苗木,在定植前须用3波美度石硫合剂浸泡处理。若从有瘿螨地区引入苗木,定植前须用温汤消毒。

3.2 生物防治

3.2.1天敌利用

加强捕食性螨类及草蛉、小花蝽、食螨瓢虫等天敌的保护,选择对天敌安全的农药或生物制剂。

3.2.2生物农药使用

选择印楝素、藜芦碱、d-柠檬烯、苦参碱、香芹酚等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

3.3 化学防治

3.3.1防治适期

发生防治主要包括葡萄展叶后、落花后、果实着色初期和果实成熟期4个防治关键时期。

3.3.2防治方法

在葡萄关键生育期,害螨发生初期至高峰期进行施药防治。根据果园葡萄树大小选择合适用水量,为保证施药均匀周到,每亩用水量宜为60L~90L。

3.3.3化学农药使用

优先采购登记在葡萄上的农药,按照农药标签规定使用,或按照推荐用药表中推荐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使用,严格遵守每季使用最多次数和安全间隔期。提倡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品种及合理混用。防治葡萄害螨用药建议详见表1。

表1防治葡萄害螨用药建议

药剂类别

农药名称

使用剂量

使用方法

每季使用最多次数

安全间隔期/天

生物农药

1.5%苦参碱可溶液剂

1000~2000倍液

喷雾

3

10

生物农药

5%d-柠檬烯可溶液剂

200~300倍液

喷雾

生物农药

5%香芹酚水剂

800~1000倍液

喷雾

矿物源农药

99%矿物油乳油

150~200倍液

喷雾

化学农药

43%联苯肼酯悬浮剂

2000~3000倍液

喷雾

1

14

化学农药

110克/升乙螨唑悬浮剂

4000~6000倍液

喷雾

1

14

化学农药

22.4%螺虫乙酯悬浮剂

4000~5000倍液

喷雾

1

14

化学农药

10%阿维·哒螨灵乳油

1500~3000倍液

喷雾

2

20

支持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4YFC)-浆果类水果质量安全保障技术应用及示范

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