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趴地虎鱼,趴地虎鱼?

2024-04-14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631 次
趴地虎鱼,趴地虎鱼?

趴地虎鱼:打造绿色水产养殖新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鱼类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的养殖模式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养殖密度过高、用药不当等,导致水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对环境造成污染。趴地虎鱼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绿色水产养殖的新模式。

趴地虎鱼简介

趴地虎鱼,学名为裴氏趴地虎鱼,是一种底栖性淡水鱼类,是我国特有的优质食用鱼类。其生长期短、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趴地虎鱼养殖的主要区域为湖南省衡南县,由于其养殖方式独特,被誉为“中国鱼类养殖业的一朵奇葩”。

趴地虎鱼养殖的独特方式

趴地虎鱼的养殖方式与传统的养殖方式不同,它采用了“草、鱼、鸭”三位一体的生态养殖模式,即在鱼塘中放养草鱼,再引入鸭子和趴地虎鱼,形成“草、鱼、鸭、虎”四者共生的生态系统。草鱼主要吃水草,鸭子吃草鱼和水草,趴地虎鱼则吃小鱼虾、蚯蚓等小型底栖生物。这种养殖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养殖效益,还可以减少养殖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趴地虎鱼的营养价值

趴地虎鱼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且脂肪酸组成比例合理。其中,趴地虎鱼脂肪酸中的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趴地虎鱼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对于预防骨质疏松、贫血等***有一定的作用。

用户关心的问题

问题一:趴地虎鱼适合什么样的水质条件下生长?

趴地虎鱼适合生长在水温在15℃-28℃之间,pH值在6.5-8.5之间,硬度在80-200mg/L之间,水深不宜超过1.5米,水质清澈,流量适中的环境中。

问题二:趴地虎鱼的养殖周期是多长?

趴地虎鱼的养殖周期一般为6-8个月,具体时间受养殖环境、饲料等因素的影响。

问题三:趴地虎鱼的饲料是什么?

趴地虎鱼的主要饲料是鱼饲料和水生动物,如小鱼虾、蚯蚓等。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植物饲料,如豆饼、菜籽饼等。

趴地虎鱼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绿色水产养殖的新模式。通过草、鱼、鸭、虎四者共生的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益,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趴地虎鱼富含营养成分,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在养殖趴地虎鱼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科学合理地选用饲料、控制养殖密度,从而保证趴地虎鱼的品质和产量。

参考来源:

1.郭静,张志强.趴地虎鱼生态养殖技术研究[J].科技信息,2024(6):225-226.

2.李春华,袁田,张秀峰.趴地虎鱼生态养殖技术规范[J].现代农业科技,2024(14):48-49.

3.田丰,梁德聪,刘兴宝.趴地虎鱼的食用价值及开发前景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4,36(21):148-150.

释义拓展:棒花鱼(鲤科棒花鱼属鱼类)

棒花鱼(学名:Abbottinarivularis,英文名:Round***gudgeon、Chinesefalsegudgeon),俗称爬虎鱼、船丁子、沙锤,为小型底栖鱼类,鲤形目鲤科棒花鱼属,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该鱼体长且粗壮,前部近圆筒状,后部略侧扁。头大,头长大于体高。吻长,向前突出,鼻孔前方下陷。口下位,马蹄形。唇厚,上唇通常具不明显的褶皱。有一对须,须长与眼径几乎相等。眼小,侧上位。***前方***露无鳞,侧线完全。生活在静水或流水的底层,主食无脊椎动物。该鱼1龄性成熟,4~5月繁殖,在沙底掘坑为巢,并在其中产卵,雄鱼有筑巢和护巢的习性。

该鱼主要分布于金沙江、长江中上游干流、岷江等支流中下游,此外在黑龙江、辽河、黄河等水系也有分布。

问答拓展:常见的小杂鱼趴地虎身价倍增为何少见了?

以前河沟里常见的小杂鱼“趴地虎”身价倍增,为何很少见了?

趴地虎是以前最常见的一种“小杂鱼”,它身上有着类似于虎纹一样的黑色斑纹,而且喜欢栖息在水底的泥沙上,所以才有了趴地虎这个名字。

趴地虎是什么鱼?

趴地虎是一种鱼的俗称,它的学名并不是沙塘鳢,因为沙塘鳢是虾虎鱼目沙塘鳢科沙塘鳢属下8种鱼类的统称,其中在我国分布的就有5种,它们是鸭绿沙塘鳢、中华沙塘鳢、暗色沙塘鳢、河川沙塘鳢以及海丰沙塘鳢。

中华沙塘鳢

在这五种沙塘鳢中,以暗色沙塘鳢、中华沙塘鳢以及河川沙塘鳢的分布最广,其中中华沙塘鳢和河川沙塘鳢以长江为界,前者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淡水流域中,后者则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流域中,只有暗色沙塘鳢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分布,而且它要比另外两种更加常见,所以,趴地虎说的其实就是暗色沙塘鳢(Odontobutisobscura)。

相比较其他的沙塘鳢搭信,趴地虎的体色要淡很多,身体以淡灰***为主,体背有较淡的黑褐色大块斑纹。从外观上看,趴地虎虽然体长通常不超过10厘米,但它却身体粗壮,尤其是头部宽大略微扁平、腹部浑圆,两个半透明的大半圆形胸鳍非常的显眼。

趴地虎喜主要栖息在河沟、湖泊近岸多水草、瓦砾、石隙、泥沙的底部,属于一种底栖型鱼类,虽然它们的胸鳍不小,但是游泳能力比较弱,一旦被人发现,即使徒手都能很轻松的抓住它们,小时候去河里抓鱼虾蟹,没少抓住趴地虎。

不过,小时候通常抓到趴知败轮地虎都是扔回水里或者带回家给鸡鸭吃,如今想来简直是暴殄天物。趴地虎属于一种肉食性的底栖鱼类,它们主要以小鱼、小虾为食。

在繁殖期上,趴地虎比较的有意思,在每年的4-6月,雄性趴地虎会找一处避风、水流缓慢的岸边,在水深约1-2米处找一个石洞、破瓦罐或者蚌壳,然后在水中发出“咕咕”的叫声来吸引雌性。等到繁殖完成,雌性趴地虎会头也不回的离开,留下雄鱼独自的守护鱼卵,直到鱼卵孵化。

曾经无人问津的小杂鱼,为何如今价格不菲?

趴地虎曾经是被人随意丢弃或者是喂家禽的小杂鱼,而且许多喜欢钓鱼的小伙伴还恨透了它,因为只要钓底,水底有趴地虎,它们就会成群的闹窝,让人很是扫兴。但如今的趴地虎摇身一变成为了价格昂贵的淡水鱼,一斤的价格能到60-80元,这个价格甚至超过许多鲜活的海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有三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营养价值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鱼类的需求已经由早先的谁大谁受宠,变为了谁有营养谁受追捧,而趴地虎被证实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鱼类,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8.39克、脂肪0.98克、钙0.42克,还含有磷、铁、维生素等,尤其是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趴地虎是许多鱼类的很多倍。

这使得趴地虎除了作为一种肉类外,还具备一定的食疗保健作用,正是因为这样才抬高了趴地虎的身价。

第二:好吃。过去趴地虎被忽视,这导致了很少有人会去吃这种小杂鱼,但是都能够人们尝试过之后发现趴地虎竟然比一般的鱼要美味很多,这一方面是因为趴地虎肉中含有大量的鲜味氨基酸,能激发我们的味蕾,一方面是因为它属于肉食性鱼类,通常肉食性的淡水鱼味道都不会差,比如黑鱼。

正是因为这样,趴地虎与螺肉、河虾、竹笋、春韭并称为江南五大春菜名鲜。

第三:物以稀为贵。人总是会在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在以前,趴地虎随处可见时被人嫌弃,但如今趴地虎少了,枯枯再加上它们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得到认可了,反而开始珍惜了。

越少了,显然价格就越高了。而趴地虎的减少,一方面与得到认可后过度的捕捞有一定的关系,主要还是因为水体的污染和干旱。趴地虎喜欢栖息在水草丰盛的地方,而如今随着水污染的加剧,想要找到一处干净的水体已经比较困难了,而趴地虎对污染的耐受能力非常差,这样久而久之就变少了。

如今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气候变化也很大,南涝北旱更是时有发生,而旱涝对于趴地虎来说都是致命的,因为涝就意味着水流速度增加,而涝的季节通常都集中在4-6月,也就是它们的繁殖期,而旱更直接,水体干涸后,它又无法像泥鳅一样钻入泥中躲避,只能活活的被晒死。

其实,不止是趴地虎,像屎光皮(鳑鲏鱼)、白条鱼等,这些鱼都是我们小时候能够成群看到的鱼,但如今它们的数量都已经不是很多了,它们减少的主要原因其实是污染和气候导致的。不过,目前趴地虎已经实现了人工繁育,一旦被推广开,或许能对野生的趴地虎带来一些好处。

问答拓展:爬地虎鱼长什么样?

【长相形态】:

体长,稍侧扁。头较短,吻短,前端圆钝。眼小,侧上位,眼间宽平。背鳍无硬刺,胸鳍圆钝,均较短。尾鳍叉型。头背部稍黑,体侧具一不明显的纵纹,其上有9-11个黑点斑块,背部也具8-11个黑色斑块。背鳍和尾鳍具有由黑色小点组成的斑纹。

【生存习性】:

小型鱼类,生活在静水或流水的底层,主食无脊椎动物。1龄鱼性成熟,4~5月繁殖,在沙底掘坑为巢,产卵其中,雄鱼有筑巢和护巢的习性。体长可达11厘米,主要生活于平原河流水清以及沙底处。

【营养价值】:

爬地虎和厅答鱼,学名棒花鱼,肌肉粗蛋白含量为16.82%,水分含量为79.46%;棒花鱼肌肉中测出18种氨基酸,总量为14.05%,必需氨基酸总量为5.87%,占氨基酸总量的41.48%,必需氨基酸构成符合FAO/WHO对于膳食蛋白质营养评价理想模式伏伍。4种风味氨基酸总量为4.91%,占氨基酸总量的34.66%。以AAS进行评价,棒花鱼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Val,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Ile。以CS进行评价,棒花鱼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Trp,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Val。其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5.63。研究表明,棒花鱼的营养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食用价值。

【分布】:

我国南北水系中,棒花鱼都十分常见,主要活动在水流平缓的江河及丘陵地带的溪流里。它们喜欢趴在水底,棒状身体上布满规则圆形花斑,生物学分类属于鲤形目、鲤科、棒花鱼属,全世界已知六种,我国有4种分布。在各地,棒花鱼也被俗称为老头鱼、船钉子、爬虎鱼、沙锤、花里棒子、推沙等。

【食用做法】:

1.小鱼去内脏洗净,用盐腌制2、3个小时后唤慧,再洗净。

2.备好葱、姜、蒜,及所需调料。

3.热锅加油,放入小鱼进行煎至一面金黄。

4.放入姜和蒜,翻几次锅后加入料酒、酱油、醋和味极鲜,继续翻锅几次。

5.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烧开后改小火收汁。

6.起锅装盘,撒些葱浇上汁

问答拓展:请问这是什么鱼?

这是沙塘鳢。也叫趴地虎、呆子鱼、土憨巴、沙光鱼、沙乌鳢、木头鱼、老头鱼、沙里趴、虎头鲨等等称谓,之所以这种小型鱼会有如此多的名号,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的长相既像黑鱼,又像虾虎鱼,所以说和这些鱼的很多俗称同名了。

这种小型原生鱼的学名就是沙塘鳢。

脑袋像黑鱼、体型像虾虎,可以随着环境变换体色
沙塘鳢的分类为塘鳢科、沙塘鳢属。

它们的脑袋上的斑纹、色泽以及头型,乍一看起来,和我们平常所见的黑鱼的脑袋有点类似,头大而阔、身体较为粗壮,而且还有一个大嘴巴,一看就是嘴大吃四方的货色。

而它整体的宽行首带敬体型和习性,以及繁殖方式,都和我们所说的虾虎鱼有慎数些类似,只是整体看起来,它们要比虾虎鱼粗壮的多,一般的体色皆为黑褐色、腹部有点淡黄,体侧有不规则的一些黑色斑纹,各个鱼鳍有淡***和黑色相间的条纹。

并且它们还可以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断的变换体色,也会有黄化品种,并且市面上的沙塘鳢也不止一种。

分布范围较广,对于水温、水质适应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