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葡萄常见虫害有哪些 葡萄常见虫害主要防治方法

2024-03-29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226 次
葡萄常见虫害有哪些 葡萄常见虫害主要防治方法

葡萄是一种常见的水果,也是农业中的重要作物之一。葡萄栽培过程中常会遇到各种虫害问题,影响葡萄的生长和产量。葡萄常见虫害的防治非常重要。

一、葡萄常见虫害

1.葡萄蚜虫

葡萄蚜虫是葡萄上最常见的虫害之一。它们会吸取葡萄的汁液,导致葡萄萎缩、变黄、凋谢,严重时会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2.葡萄叶螨

葡萄叶螨是一种微小的蜘蛛类虫害,会在葡萄叶片上产生白色丝状物,影响光合作用,导致葡萄叶片变黄、枯萎。

3.葡萄蛀果蛾

葡萄蛀果蛾是一种昆虫,它们以葡萄果实为食,会在果实内部产卵,导致果实腐烂、变质。

4.葡萄红蜘蛛

葡萄红蜘蛛也是一种微小的蜘蛛类虫害,它们会在葡萄叶片上产生网状物,影响光合作用,导致葡萄叶片变黄、枯萎。

5.葡萄食叶甲

葡萄食叶甲是一种甲虫,以葡萄叶片为食,导致葡萄叶片变黄、枯萎。

二、葡萄常见虫害的防治方法

1.生物防治

可以使用天敌昆虫、细菌等生物防治虫害,以达到环保、无毒、无害的防治效果。

2.化学防治

可以使用农药等化学药剂防治虫害,但需要注意使用剂量和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危害。

3.农艺防治

可以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如及时清除枯叶、松土、修剪等方法,减少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三、用户关心的相关问题

1.葡萄虫害对人体有害吗?

一般情况下,葡萄虫害对人体无害,但如果使用了大量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建议使用环保、无毒、无害的生物防治方法。

2.如何判断葡萄是否遭受虫害侵害?

可以通过观察葡萄的叶片、果实等部位是否出现变黄、枯萎、凋谢、腐烂等症状来判断是否遭受虫害侵害。

3.葡萄虫害防治需要多长时间?

葡萄虫害的防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需要持续进行防治,直到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为止。

四、百科知识

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业、林业、园艺、畜牧业、渔业等生产中的害虫、病害、杂草等有害生物的药剂。

参考来源:

1.《现代农业技术全书》

2.《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3.《农业生态学》

问答拓展:葡萄树的主要虫害有哪些,怎样防治呢?

葡萄病虫害的种类很多,这些馋嘴的家伙,总喜欢跟人抢食,或菌或虫;不过智慧的庄稼人总会有办法来对付它们。不信请看金秋麦穗儿来给你讲解葡萄的虫害及各种防治办法。真是虫有千条计,人有老主意,自古以来,农民都一直和庄稼果树蔬菜的天敌们斗智斗勇!

葡萄虫害(一)斑衣蜡蝉

(1)斑衣蜡蝉以吸葡萄的的嫩叶,枝干汁液为主,而且的排泄物能引起煤污病发生。直接影响葡萄的光合作用,降低果品的质量;你要分辨斑衣蜡蝉对葡萄的危害性质,那么你就观察它的叶子,葡萄嫩叶受害常造成穿孔或者叶片的破裂。到处破破烂烂的叶子挂在哪里,这肯定会引起你的注意力。

(2)生活习惯

斑衣腊蝉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块在葡萄枝蔓,树干上越冬。卵一旦安全越过冬天,它就在开春的4~5月份孵化为成虫;斑衣腊蝉喜欢群集在一起,在葡萄的嫩枝或叶子的背面安营扎寨。若虫期为60天,经过四次蜕变羽化为成虫。其成虫8月份交尾产卵。

(3)防治办法

结合冬季修剪管理,尽量把它的卵块压碎或者彻底消灭,可用药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00~7000倍液。2.5%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等。

(4)一句话,你的葡萄园尽量远离臭椿,杂草杂木林,其中道理你应该清楚。

(二)葡萄根瘤蚜

(1)葡萄的根瘤蚜是很棘手的一种葡萄虫害。它既害葡萄茎叶,也伤害葡萄的根部。葡萄叶片受伤后你会观察见其在叶片背面形成许多颗粒一样的虫瘿。根瘤蚜在葡萄的须根膨大成小米粒大的结节。而在主根上的瘤状凸起比较大,根瘤蚜会导致葡萄根瘤发生溃烂,从而影响葡萄根部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严重时整株枯死。

(2)葡萄蚜生活习惯及规律。葡萄根瘤蚜主要以股雌生殖进行繁殖,只有到了深秋另一半才会出现,母蚜以产卵为主,卵能越冬,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当春节的气温上升到10°C左右它们就开始活动;如果遇上天雨增多,则影响葡萄根瘤蚜的繁殖,而干燥的气候是它们猖獗的温床。葡萄根瘤蚜依靠雨水的冲刷,流水和风力,生产工具的携带传播;扩散只要能落脚的地方,都是它们传播的对象。

(3)防治办法

用辛硫磷枣滚50%500克,拌入50千克细土,然后利用下午的时间把它们锄入土内。为了防止葡萄根瘤蚜,也可以利用接穗嫁接。自己生产无葡萄根瘤蚜的苗木;引进葡萄苗时也可以给葡萄苗进行药剂消毒或熏蒸处理。目前用六氯丁二烯处理土壤每平方米用药15~25克,有效期长,无残留。

(三)葡萄虎娥

葡萄虎娥也喜欢吃葡萄叶片,它们的嘴像打孔器一样把叶子打成大大小小的洞。遇上嫩叶干脆吃光,也咬食葡萄的嫩茎和小果穗。

(1)葡萄虎娥1年发生2代。以蛹的形势存在于葡萄根或土里越冬。开春5月前后化为蛾,6月下旬幼虫开始孵化。8~9月份第二代幼虫化蛹过冬。

(2)防治办法,人工捕捉,人工捕捉一般是用灯光诱杀或采用沾虫板。化学防治,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25%亚胺硫酸500倍液。50%马拉松乳油800~1000液。

(四)葡萄透翅蛾

透翅蛾幼虫喜欢吃葡萄枝蔓,导致葡萄叶片发黄果实脱落,被蛀食的茎蔓容易折断和枯死。

(1)生活习惯,透翅蛾1年发生一代,也是可以抗寒越冬的,来年春季,越冬害虫作茧化蛹,到了六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其行动敏捷,飞起来也很快,东碰西撞很厉害。它们把卵产在葡萄嫩茎,叶柄以及叶脉上面。幼虫从茎叶处蛀食,最后直达植株的骨髓。被危害的葡萄叶片枯黄,果实早早落下,严重影响产量。它们到处转移,受害茎叶不是折断就是死亡。到了深秋,狡猾的葡萄害虫们还要在被害的葡萄树里过冬。

(2)防治办法

结合冬季弯敏剪修,把被害的残枝老叶去除焚烧,然后在成虫和幼虫期结合药物防治,可以喷施50%杀螟松乳油,并可以用物理杀虫法诱杀,如果葡萄树长得过大,粗枝大叶时,可用注射法给葡萄树直接注入50%杀螟松乳液1000倍液。并把注射后的针孔密封起来熏杀幼虫。

(五)葡萄短须螨(我们北方叫它为葡萄红蜘蛛)

(1)每年春天,只要葡萄叶开始伸展,这些葡萄红蜘蛛就会在葡萄的嫩茎基部,叶片上,果柄上活动起来了,吃吃喝喝很是猖獗。葡萄红蜘蛛导致叶片出现很多黑褐色的斑块。直致叶子脱落,同时,其它地方也相序出现了黑色,变得脆弱而不经风雨。此时你观察见葡萄上面铁锈色,果皮粗糙或者着色不佳,就赶紧按红蜘蛛来防治。

(2)短须螨的生活习性,短须螨一般埋岩枝一年发生5~6代,繁殖能力非常强,到了冬天,这些狡猾的家伙就会躲在老皮裂缝中越冬,到了春暖花开便倾巢出动,也是吃嫩茎吃叶片,活得好不快活!它们半个月就能产卵,幼虫吃食葡萄的嫩叶,穗柄,果实,只有咬不动的老树皮不是它们享受的对象。7~8月份的红蜘蛛真是可杀不可忍,数量多到简直要统领天下的样子。

(3)防治方法

先剥去老树皮,消灭住的舒舒服服的越冬虫害,把老树皮杂草杂叶枯枝一起给它焚烧掉才解心头之恨。然后等到开春葡萄发芽时,给葡萄树喷施3波美度石硫合剂,再兑上自己用的洗衣粉0.3%。等到葡萄叶子展开生长时,这时正是短须螨准备探头的时候:可用73%快螨特乳油2000倍液。20%甲氯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等。

(六)金龟子类

葡萄病虫害很多,看来这多汁口感又好的葡萄不但人爱吃,就连葡萄的害虫也数不胜数,光金龟子就好几种。就我查到的就有东方金龟子,白星金龟子和铜绿金龟子等。怎么样?名字听起来像不像寿星神仙,但这些仙儿祸害起农作物和果树来那是毫不含糊。它们在早春葡萄萌芽时就出来了,一顿咬啃,在葡萄树上是见啥吃啥。成虫的金龟子更会尝味道,常常拉帮结派来吃成熟的葡萄。

(1)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好在金龟子一年只生一代,它们在土里越冬,春天则在葡萄芽期就出来觅食,睡了一个冬天的金龟子此时是饥肠辘辘,吃茎叶,吃果实,也和人类斗智斗勇,成虫更会以装死来逃避人们的追杀。

(2)防治办法。防治金龟子有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农业防治是每年秋季上冻时结合秋施基肥翻树盘。也欲擒故纵利用金龟子假死习性,在成虫盛发期于早晨或傍晚敲树震虫,树下用塑料布接住虫体杀灭。看,你有计策,我有对策。

也可以利用成虫喜光的习性用黑光灯诱杀金龟子、或者地面施药,以达到控制潜土成虫,用药剂25%辛硫磷微胶囊剂,50%辛硫磷乳油,每亩用药量为0.3~0.4千克。稀释成300倍溶液,均匀喷到地面,让其渗入土壤里杀灭这些虫害,防患于未然也很有必要。葡萄虫害还有葡萄虎天牛等,吃葡萄洗净葡萄皮,但吐不吐由你!反正葡萄的天敌很多,病虫菌都会附着在葡萄皮上,不要怪我没提醒过你哦!

问答拓展:葡萄都有哪些病虫害?要如何进行防治?

白腐病、炭疽病、褐斑病等是葡萄最常见的病虫害,要通过物理、化学干预以及农业防治等多种方法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葡萄是一种能给果农带来高收益的经济作物,但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病虫害。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褐斑病生长期间最容易出现了病虫害,这些病虫害发生以后会让葡萄的叶片受损,会让它的果实出现腐烂会影响葡萄的质量和产量。在发现病虫害以后要及时用药治疗,但提前也要做好相关的防治工作。

防葡萄病虫害的发生要做好苗木的检查工作,特别是在引入葡萄新品种的时神老候,对引入的苗木以及插条等繁殖材料都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发现带有病原和害虫的材料,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它传入新的种植地区,避免造成大面积的病菌和害虫感染,这样就能防治多种病虫害发生,有利于葡萄的正常生长。

通过以虫治虫,以菌治菌,以及以菌治虫等多种生物方法,也游首升能防治葡萄病虫害的出现生物。生物防治的方法,对葡萄和人畜都是安全的,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而且有利于病虫害的长期控制。现在市场上应用比较广泛的生物农药,在切除后的根瘤处涂抹有很好的防病效果,能避免葡萄被这些致病菌感染或降低它的发病率。

通过物理手段也能实现对葡萄病虫害的防治,利用果树病原害虫对温度光谱以及声响等的特异性反应和耐受能力来杀死或者区别有害的生物,现在市场上提倡的是无毒苗木,建议采用热处理的方法进行脱除病毒,这样的葡萄种植以后很少出现病虫害。农业防治也是防止葡萄出现病虫芹段害的有效方法,它通过保持田间清洁,及时清理被病虫和病菌危害的病菌残页和病果,集中深埋或消费,减少病原,防止病菌与害虫传播。

问答拓展:葡萄主要害虫与防治有哪些?

1.葡萄透翅蛾(ParanthreneregalisButler)葡萄透翅蛾(图2-123)属鳞翅目,透翅蛾科。又名葡萄透羽蛾,葡萄钻心虫。我国南北各地都有发生,南方主要分布于四川、重野慎庆、贵州、江苏、浙江等省、直辖市。该虫以幼虫蛀食葡萄枝蔓髓部,使受害部位肿大,叶片变黄脱落,枝蔓容易折断枯死,影响当年产量及树势。

(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20毫米,翅展30~36毫米,体蓝黑色。头顶、颈部、后胸两侧以及腹部各节联接处呈橙***,前翅红褐色,翅脉黑色,后翅膜质透明,腹部有3条***横带,雄虫腹部末端有一束长毛。卵长椭圆形,略扁平,红褐色,长约1.1毫米。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38毫米左右,全体略呈圆筒形。头部红褐色,胸腹部黄白色,老熟时带紫红色。前胸背板有倒“八”形纹,前方色淡。蛹体长18毫米左右,红褐色。圆筒形。

图2-123葡萄透翅蛾

1.雌成虫2.卵3.幼虫4.幼虫头部及前胸背板(背面观,示前胸背板上斑纹)5.幼虫为害状6.蛹7.成虫羽化后的蛹壳

(2)生活习性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葡萄枝蔓中越冬。在南方第二年春季葡萄萌芽时,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在枝蔓内继续蛀食为害,3月底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底5月初羽化,成虫白天隐蔽、夜间活动,并有趋光性。卵产于新梢叶腋芽眼处。初孵幼虫从新梢叶柄基部蛀入嫩茎内,为害髓部,形成蛀食孔道。在蛀口附近常堆有大量虫粪,受害枝蔓节间肿大,上部叶片枯黄。幼虫从7月至9月为害最重,11月份后在枝蔓内越冬。

(3)防治方法①结合冬季修剪,将被害枝蔓剪除,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幼虫。6月至8月剪除被害枯梢和膨大嫩宴掘枝进行处理。大枝受害可直接注入50%敌敌畏乳剂500倍液,然后用黄泥封闭。②药剂防治。在产卵孵化期,喷布50%三硫磷15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5%来福灵乳油2000倍液。

2.葡萄天蛾(AmpelophagarubrginosaBremeretGrey)葡萄天蛾(见图2-124)属于鳞翅目,天蛾科,又名车天蛾。我国南北葡萄产区均有分布,南方主要有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省(自治区)。该虫以幼虫食害叶片,低龄食成缺刻与孔洞,稍大便将叶片食尽,残留部分粗脉和叶柄,严重时常食成光杆,削弱树势、影响产量和品质。

图2-124葡萄天蛾

1.成虫2.产于叶上的卵3.卵粒(放大)4.幼虫5.蛹(背面观)6.蛹(腹面观)

(1)形态特征成虫:雌蛾体长约48毫米,翅展约100毫米,触角21毫米,体形肥大、纺锤形,前翅红褐色,密生绒毛。前翅近前缘中央有一块三角形斑。体背自前胸至腹端有浅线1条。身体橙***,腹部7节。雄蛾稍小于雌蛾,腹8节。卵球形、直径1.5毫米左右。表面光滑。淡绿色,孵化前淡黄绿色。老熟幼虫体长80毫米左右,绿色,体背颜色稍淡,圆柱形,腹部10节,背部两侧有一条纵线,腹背尾部有一锥状尾角。当演化成为成虫时,第八至第十腹节变成雌成虫的***。雄成虫***由幼虫的9、10两节形成。蛹长纺锤形,茶褐色,体长45~55毫米。

(2)生活习性葡萄天蛾每年发生1~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第二年5月上中旬羽化出土。成虫白天潜状,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卵多产于叶背或嫩稍上,单粒散产。每雌虫产卵155~180粒。成虫寿命约一周。卵期6~8天。幼虫孵化后取食叶片,夜晚取食,白天静伏,成龄幼虫每夜可食成叶3~5片。受到惊动时口器分泌绿水。幼虫期30~45天。到7月初老熟幼虫开始到葡萄架下表土中或落叶下化蛹。夏蛹体四周有一层很薄的网状膜,常和落叶连在一起。蛹期15~18天。7月底8月初第二代成虫开始出现。8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开始危害。10月后幼虫入土化蛹越冬。

(3)防治方法①挖除越冬蛹。人工捕捉幼虫。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成虫盛发期用黑光灯诱杀。②利用幼虫易患病毒病的特点,从田间收集自然死亡颂祥敬的幼虫捣烂加水100倍,喷布枝叶,通过病毒传染使幼虫致死,效果良好。③药剂防治。在幼虫发生期喷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5%敌百虫乳油800倍液。

3.葡萄短须螨(BrevipalpuslewisiMcGregor)葡萄短须螨(见图2-125)属于蜱螨目,细须螨科。又名葡萄红蜘蛛。该虫在我国北方分布较普遍,南方葡萄产区也有发生,以若虫、成虫为害嫩梢、叶片、幼果等。叶片、嫩梢受害后,呈现黑色斑块,严重时焦枯脱落。果穗受害呈黑色,变脆易折断。果粒被害,果皮变成铁锈色,粗糙易裂,影响产量和品质。

图2-125葡萄短须螨

1.成虫2.卵3.幼虫4.若虫

(1)形态特征雌成螨体微小,一般在0.32毫米×0.11毫米,体赭褐色,眼点红色,腹背中央红色。体背中央呈纵向隆起,体后部末端上下扁平。背面体壁有网状花纹,背面刚毛呈披针状。4对足皆粗短多皱纹,刚毛数量少,跗节Ⅱ有小棍状毛1根。卵大小为0.04毫米×0.03毫米,卵圆形,鲜红色,有光泽。若虫大小为0.13~0.15毫米×0.06~0.08毫米,体鲜红色,有足3对,白色。体两侧前后足各有2根叶片状的刚毛。腹部末端周缘有8条刚毛,其中第三对为长刚毛,针状,其余为叶片状。后期体淡红色或灰白色,有足4对。体后部上下较扁平,末端周缘刚毛8条全为叶片状。

(2)生活习性一年发生6代以上。以雌成虫在老皮裂缝内、叶腋及松散的芽鳞绒毛内群集越冬。第二年3月中、下旬出蛰,为害刚展叶的嫩芽,半月左右开始产卵。卵散产。全年以若虫和成虫为害嫩芽基部、叶柄、叶片、穗柄、果梗、果实和副梢。10月下旬逐渐转移到叶柄基部和叶腋间,11月下旬进入隐蔽场所越冬。在葡萄不同品种上,发生的密度不同,一般喜欢在绒毛较短的品种上为害、如玫瑰香、佳利酿等品种。而叶绒毛密而长或绒毛少,很光滑的品种上数量很少,如龙眼、红富士等品种。葡萄短须螨的发生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平均温度在29℃,相对湿度在80%~85%的条件下,最适于其生长发育。7、8月的温湿度最适合其繁殖,发生数量最多。

(3)防治方法①冬季清园,剥除枝蔓上的老粗皮烧毁,以消灭在粗皮内越冬的雌成虫。②春季葡萄发芽时,用3波美度石硫合剂混加0.3%洗衣粉进行喷雾。③葡萄生长季节喷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或40%三氯杀螨醇乳油800倍液。

4.葡萄瘿螨[Colomerusvitis(Pagenstecher)]葡萄瘿螨(见图2-126)属于蜱螨目,瘿螨科。又名葡萄潜叶壁虱、葡萄锈壁虱。我国南方地区有发生。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为害嫩梢、嫩果等。叶片受害,初在叶背产生苍白色斑,以后逐渐隆起,产生绒毛,变成黑褐色,病叶萎缩,变硬,凹凸不平。

(1)形态特征成虫圆锥状,白色。具多数环节,体长0.1~0.3毫米。近头部生有2对足,腹部细长,尾部两侧各生有1根细长的刚毛。雄虫略小。卵椭圆形,淡***,长约30微米。

(2)生活习性葡萄瘿螨以成虫在芽鳞或被害叶内越冬。第二年春天随着芽的开放,瘿螨由芽内爬出,随即钻入叶背茸毛底下吸收汁液,刺激叶片,增生绒毛。被害叶片,起初于叶背发生苍白色斑点,但幼嫩叶片,则被害部呈茶褐色。不久被害部向叶面鼓出,叶背生灰白色绒毛。以6、7月间为害最烈。

图2-126葡萄瘿螨

1.成虫2.被害叶的横切面

(3)防治方法①秋后彻底清扫果园,收集被害叶烧毁或深埋。②早春葡萄芽膨大吐绒时,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以杀死潜伏芽内的瘿螨。这次喷药是防治的关键时期,若历年发生严重,发芽后可喷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③疫区插条、苗木等向外地调运时,应注意检查,防止把瘿螨传到新区去。无瘿螨地区从外地,特别是有瘿螨地区引入苗木时,在定植前,最好用温汤消毒。具体方法是把插条或苗木先放入30~40℃热水中,浸5~7分钟,然后移入50℃热水中,再浸5~7分钟,即可杀死潜状的瘿螨。

5.葡萄毛虫(IlliberistenuisBatler)葡萄毛虫(见图2-127)属鳞翅目,斑蛾科。又名葡萄星毛虫、葡萄斑蛾。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以幼虫为害葡萄嫩叶、叶片、花序和果实。幼叶被害后形成穿孔,危害重的仅留下网状的叶脉,造成早期落叶;被害的芽不能萌发;花序受害不能正常开花;果穗被害后出现小穗干枯脱落。

图2-127葡萄毛虫

1.蛹2.幼虫3.成虫

(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0毫米,体黑色,翅半透明,略有蓝色光泽。雄成虫触角呈双栉齿状,雄成虫触角栉齿状,其上着生刚毛。卵圆形,乳***,成块产于叶背。幼虫初龄为乳白色,后渐变为紫褐色,长大后,体为黄褐色,末龄体长10毫米。体节背面疏生短毛,每节具4个突起瘤状物,排列成4条***纵线,边缘有黑色细纹,瘤状突起上生有数根灰色短毛和2根白色长毛。蛹黄褐色,体长约10毫米,外有白茧包围。

(2)生活习性每年发生2代,以2~3龄幼虫在枝蔓翘起的老皮下和植株基部的土块下结茧越冬。第二年葡萄萌芽后便迁移到芽上为害。第一代幼虫出现在6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出现在8月初,卵期3~7天,蛹期10天,单雌可产卵53~200多粒。第一代幼虫密度大,危害严重。幼虫初期多集中在葡萄叶背为害,长大后有吐丝坠落习性,可转到其他植株或枝条上为危害。

(3)防治方法①冬季彻底清园,将葡萄枝蔓上的翘皮剥除、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幼虫。②药剂防治、在幼虫发生期喷布50%敌敌畏乳剂或90%敌百虫,或40%乐果乳剂,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

6.葡萄根瘤蚜[Phylleoxeravitifollii(Fitch)]葡萄根瘤蚜(见图2-128)属于同翅目,瘤蚜科。葡萄根瘤蚜是葡萄上一种毁灭性的害虫,属国际的重要检疫对象。该虫原产于北美东部,1892年由法国传入我国,目前我国的台湾、辽宁、山东、陕西等省均有局部发生危害。葡萄根瘤蚜以若虫和成虫为害葡萄叶片和根部。叶片受害后,在叶背形成粒状虫瘿,称为“叶瘿型”;根受害后,逐渐形成较大的瘤状突起,称“根瘤型”。为害葡萄栽培品种时,美洲系和欧洲系品种的被害症状显然不同。危害美洲系葡萄品种时,既能为害叶部还能为害根部。欧洲系葡萄品种,主要是根部受害,征状与美洲系葡萄根部被害状相同,但是叶部一般不受害,有适应在叶部生活的趋势。一般受害后出现树势衰弱,提前落叶,产量下降,严重时整株枯死。

(1)形态特征根瘤蚜虫可分为根瘤型,叶瘿型,有翅型和有性型。①根瘤型。成虫体长1.2~1.5毫米,长卵形,黄至黄褐色,头部颜色较深,触角及足黑色,体背具有许多黑色瘤状突起,并具1~2根细毛。卵长0.3毫米左右,淡黄至***。若虫初孵时淡***,后变***。②叶瘦型。成虫近圆形,***,体背面凹凸不平,无黑色瘤状突起。卵长椭圆形,色淡黄。若虫淡***。③有翅型。成虫长椭圆形,前宽后狭,体长约0.9毫米,初孵时淡黄,后橙***,***红褐色,中后胸各1对翅,翅面有不明显半圆形小斑点,前翅前缘有翅痣,后翅前缘有钩状翅针。卵类似根瘤型卵。若虫初孵时似根瘤型若虫,2龄时体较根瘤型狭长,有明显黑色背瘤,3龄时体侧可见灰黑色翅芽,成熟若虫***淡***。④有性型。是有翅型大小型卵孵化出来的,大型卵孵成雌虫,小型卵孵化成雄虫。成虫体长椭圆形,淡黄至黄褐色,触角黑褐色,无翅,有黑色背瘤。卵长椭圆形,深绿色。若虫在卵中发育,孵后不再脱皮。

图2-128葡萄根瘤蚜

1.有翅型雄成虫2.有翅型若虫3.有性卵4.无性卵5.叶瘿型成虫6.根瘤型成虫(背面)7.根部被害状

(2)生活习性葡萄根瘤蚜主要行孤雌生殖,繁殖速度快,代数多,在美洲种葡萄上具有完整的发育循环叶瘿型和根瘤型。在欧洲种葡萄上具有根瘤型,极少发生叶瘿型。叶瘿型以冬卵和若虫在枝蔓和根部越冬,根瘤型则以若虫越冬。我国山东烟台发现的根瘤蚜属于根瘤型。每年发生8代,以初龄若虫在表土和粗根缝处越冬。翌年4月开始活动,5月上旬产生第一代卵,5月中旬至6月底和9月份两个时期发生最重,蚜虫数最多,7~8月雨季时期被害根系开始腐烂,蚜虫向表土上移,在须根中为害,形成大量菱形根瘤。有翅若虫于7月上旬始见,9月下旬至10月为盛期,延至11月上旬,有翅蚜虫极少钻出地面。有翅蚜虫在美洲野生葡萄上产大小不同的未受精卵。大卵孵化为雌蚜,小卵孵化为雄蚜。雌雄交配后产卵越冬。第二年春,孵出若虫在葡萄叶片上为害,形成虫瘿叶瘿。虫瘿成熟后又产卵孵出若虫,形成新的虫瘿,并一年繁殖7~9代。叶瘿型蚜虫自第二代起便开始转入土中,危害根系,形成根瘤蚜虫。到秋末,才行两性生殖。

葡萄根瘤蚜可由叶瘿型直接转变成根瘤型,但根瘤型绝不能直接转变成叶瘿型。为害葡萄叶后,就能形成虫瘿。

葡萄根瘤蚜对外界环境条件适应性很强,卵和若虫在-14℃~-13℃时才被冻死,当土温13℃时即开始活动。月平均降水量100~200毫米时最适合繁殖,但雨水过多或多雨年份不利于繁殖发生危害,反之,干旱年份易造成大量发生危害。不同的土壤条件对根瘤蚜的发生繁殖危害也有一定的影响,土壤疏松,物理性状好,团粒结构好,利于蚜虫迁移繁殖,发生危害严重。反之,在沙土发生危害较轻或不发生。

(3)防治方法①严格执行检疫制度:新开发种植区,禁止从疫区引种。如必须从疫区引种,要进行严格的苗木消毒和检验方可调运。苗木处理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浸1~2分钟,其他用具也需进行药液处理。②建立健全无虫苗圃。选择不利于根瘤蚜繁殖发生的砂质土壤作苗圃地。③土壤处理:发现有根瘤蚜虫的葡萄园,可用50%辛硫磷乳油0.5千克,加细土50千克进行毒土处理,也可稀释成药液进行淋灌。

7.其他害虫(见表9)

表9葡萄其他害虫

表9葡萄其他害虫(续)-1

注:此书部分病虫图为仿制参考文献

[1]翁树章,苏美霞等编著.香蕉、菠萝、杧果优质丰产技术问题.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2]沈兆敏总主编.中国果树实用新技术大全.常绿果树卷.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3]董启凤总主编.中国果树实用新技术大全.落叶果树卷.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

[4]唐欣甫,韩德元编著.十三种落叶果树病虫草害防治.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5]刘联仁编著.果树害虫防治.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

[6]朱伟生,黄宏英等编著.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7]何等平,唐伟文等编著.新编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

[8]柯冠武编著.龙眼优质丰产关键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9]王林瑶等编著.昆虫知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10]浙江农业大学等编.果树病理学(果树专业用).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11]北京农业大学等主编.果树昆虫学(下册).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12]浙江农业大学编著.农业植物病理学(下册).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13]赖晓桦等.绿乳铜防治柑橘溃疡病试验.江西果树.1997(1)

[14]黄金星等.炭特灵防治柑橘炭疽病试验初报.福建果树,1996(1)

[15]张权柄等.果圣——一种防治蚧螨害虫的植物性新药剂.中国南方果树.1998(2)

[16]凌志刚等.柑橘缺铁黄化矫治技术.中国南方果树,1998(1)

[17]陈忠辉.功夫乳油杀虫效果好.江西果树.1997(3)

[18]段志坤.湘中柑橘矢尖蚧的发生与防治.江西果树.1997(3)

[19]林尤剑等.福建枇杷病害与综合防治.福建果树.1999(3)

[20]郑良等.柑橘根结线虫病药剂防治试验.福建果树.1994(2)

[21]戴桂珍.香蕉叶斑病发生规律及综防技术.福建热作科技.1993(3~4)

[22]卢鸿德等.香蕉束顶病的综合防治.福建热作科技.1993(3~4)

[23]文衍堂等.香蕉叶腐病病原及防治初步研究.中国南方果树.1997(1)

[24]王壁生等.广东香蕉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中国南方果树.1997(3)

[25]冯荣扬等.日晒菠萝防治菠萝心腐病.中国南方果树.1998(3)

[26]林居庆.杧果病虫发生概况及防治.福建果树.1995(3)

[27]林醒华.番木瓜栽培技术.福建热作科技.1995(1)

[28]张格成等.中国柑橘害虫的种类、为害和防治现状.四川果树.1997(1)

[29]陈祥照.桃树流胶病的研究.I.病原特性及其发病规律.植物病理学报.1985.15(1)

[30]李道顺.桃树流胶病防治试验.江西果树.1996(4)

[31]何朝晖等.李树流胶病综合防治比较试验及措施.福建果树.1997(3)

[32]白栋梁.柿绵蚧的防治策略.福建热作科技.1996,21(1)

[33]王元兴等.油上桃蛀螟的发生与防治.中国南方果树.1997,26(3)

[34]叶海凤.“大功臣”对油蚜虫的防治效果.福建果树.1998(4)

[35]李章凑.油根施爱卡士防治蚧壳虫的效果.福建果树.1998(2)

[36]魏学贵.油园桑白蚧的发生和防治.福建果树,1996(4)

[37]汪季常等.梨锈病发生规律研究.中国南方果树.1997,26(2)

[38]李建荣等.梨黑星病的发生规律及控制对策.中国南方果树.1996,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