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存最早总结江南水稻地区栽培技术的一部农书
这篇农资知识会给农资从业者们分析一下“我国现存最早总结江南水稻地区栽培技术的一部农书”的内容进行周详讲解,期待对各位农资人们有几分帮助,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最早总结江南水稻栽培技术的农业书籍之一是《陈村农业书籍》。这本书是第一本反映南方水田农业的专业书籍。
好文探索:【三名三美】陈旉:南方水稻种植的专家
仪征在宋代是漕运盐运的中心,农业与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然而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仪征山区里竟然出现了一位农业研究专家,第一次对南方农业种植提出了新的理念,他写的农业著作《陈旉农书》在中国历史上有较高的地位,和《氾胜之书》《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政全书》齐名,这个人就是陈旉。
陈旉生于北宋神宗熙宁八年,他自幼勤奋,熟读诗书,“于六经诸子百家之书,释老氏黄帝神农氏之学,贯穿出入,经往成诵,如见其人,如指诸掌。下至术数小道,亦精其能,其尤精者《易》也。
平生读书,不求仕进,所至即种药治圃以自给。”他生活于两宋交替的战乱时代,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为了逃避战乱,不得已辗转于长江南北。
他到处留心观察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生产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南方农业生产经验。后来他长期隐居在真州西山一带,经营田庄,自得其乐,到晚年俨然成为一个农庄经营专家和农业技术专家。
在陈旉所处的时代,读书人都冀图走仕途道路,而陈旉却躬耕西山,过着种药治圃、晴耕雨读的隐居生活。这固然和当时的社会动荡有一定关系,但根本上取决于陈旉自己的人生志趣。
一般士大夫不屑于务农,陈旉却终生致力农桑。一般士大夫要为圣人立言,陈旉却全力专注于农事。因为有了这位奇人,才有了中国现存时代最早记载江南农业科学技术的专著《陈旉农书》。
仪征丘峦起伏,无雨则旱,遇雨则涝。陈旉把在游历中所见所闻的各地种植经验,结合家乡情况,运用到实践中,和乡邻们一起,辛勤耕作,在实践中摸索出改造山田的经验。
南宋绍兴十九年,陈旉把他的实践经验所得汇集成1.2万余字,上、中、下三卷的《陈旉农书》。由于陈旉在“西山”等处“躬耕”过,取得相当丰富的农业生产知识和实践经验,所写《陈旉农书》并不是“誊口空言”,加之写《陈旉农书》为的是“有补于来世”,不仅仅是阐述理论,因此其书有较强的实践性,是其实际操作经验的总结,在生产中行之有效。
《陈旉农书》使中国古代农学有了不少新进展。《陈旉农书》之前的古农书,大都侧重耕作栽培技术的记述,而《陈旉农书》则从生产全局出发,以农业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二者并重,强调经营农业要有预见,防患于未然,一开始就须做好规划。
《陈旉农书》提出经营规模“不在连阡跨陌之多,唯其财力相称”,要量力而行,不能贪多。对生产基地,要根据地势高低不同,因地制宜,制订土地利用方式。农作物种植同样要计划安排,做到“种无虚日,收无虚月”,合理规划农作物种植次序,让田里始终有农作物在生长。
《陈旉农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总结江南水稻地区栽培技术的一部农书。
总结时,从播种到收获,区分轻重缓急,不像以前的农书那样平铺直叙。如谈论江南水田整地时,分四种情况记载了不同的措施:早田收获后,随即耕治施肥。晚田收获后,等待来春残茬腐朽后耕。排水不良的土地,在秋后排水深耕。宽阔平坦的土地,冬季翻耕,并浸灌以水,使残茬杂草在水中沤烂。
《薅耘之宜》篇对中耕除草、烤田和稻田水的控制等技术都有精到的论述。烤田技术最早记载于《齐民要术》,到《陈旉农书》方始指出其好处,并总结出与自下向上的耘田相结合的方法。
陈旉认为,培育壮秧是水稻增产的关键之一,比稻田土壤耕作和田间管用更为重要。
《陈旉农书》是我国首部用专篇讨论土地利用的农书,其中《地势之宜》篇是讨论土地利用规划的专论。
《地势之宜》篇提出土地的自然面貌和性质多种多样,有高山、丘陵、高原、平原、低地、江河、湖泊等区别,地势有高下之不同,寒暖肥瘠也随之各不相同,因此治理时也各有其适宜的方法。所论述地形和温度、肥瘠、水旱之间的关系颇符合科学道理。
《地势之宜》篇接着又提出高田、下地、坡地、葑田、湖田五种土地的具体利用规划,尤以高田最为详细。高田的利用规划,即勘察地势,在高处来水汇归的地方凿为陂塘,贮蓄春夏之交的雨水。
陂塘的大小,根据灌溉所需水量而定。堤岸要高大,堤上种桑柘,以便系牛。
“牛得凉荫而遂性,堤得牛践而坚实,桑得肥水而沃美,旱得决水以灌溉,潦即不致于弥漫而害稼。”。
中国农史学家万国鼎说:“《陈旉农书》篇幅虽小,实具有不少突出的特点,可以和《氾胜之书》《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政全书》等并列为我国第一流古农书之一。
”研究中国农史的**学者天野元之助也说:“《陈旉农书》三卷,是宋代农书中值得特笔大书的,因为它给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以来的农书放一异彩。”。
洪兴祖任真州知州时,真州为宋、金交兵冲要之地,疮痍满目,百业皆废。
绍兴十九年,陈旉将《陈旉农书》送给洪兴祖看,他十分高兴,“读之三覆”,并撰《仪真劝农文》附后,引陈旉所说:“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先圣之言,吾志也。樊迟之学,吾事也。是或一道也。
”于是洪兴祖命人将《陈旉农书》刊刻传播。宋宁宗嘉定七年,绍兴余姚知事朱拔和高邮军知军汪纲,又将《陈旉农书》再次刊刻传播。
明代以来,《陈旉农书》的刊本、抄本、单行本、合编本有多种。目前有《永乐大典》本、《四库全书》本、《函海》本、《知不足斋丛书》本,以及与《蚕书》或《耕织图诗》的合编本等。
陈旉在80岁还在校订自己的书,1156年去世,活了81岁,在当时是长寿。作为道**,陈旉不尚符录,不事烧炼,凭借耕凿自食其力。
“不求闻达于诸侯”,陈旉才能以种药自给,并有机会因地制宜研究南方山区的水稻蚕桑,从而成就一代农学大家。
精选问答:
1、最早的江南农业全书是?
《陈旉农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总结江南水稻地区栽培技术的一部农书,作者陈旉在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市)西山隐居务农,于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七十四岁时写成此书,经地方官吏先后刊印传播,明代收入《永乐大典》,清代收入多种丛书,18世纪时传入**。
陈旉农书是论述中国宋代南方地区农事的综合性农书。陈旉以前的农书,多为北方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业经验总结,本书则为第一部反映南方水田农事的专著,本书在养牛和蚕桑部分也有详细的论述,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到宋代达到了新的水平。
2、总结江南水稻培植的一本书是什么?
最早总结江南水稻栽培的书是《陈旉农书》,《陈旉农书》的篇幅不大,全书共有一万余字,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总论土壤耕作和作物栽培 ,中卷牛说,讲述耕畜的饲养管理,下卷蚕桑,讨论有关种桑养蚕的技术。
三卷合一,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上卷是全书的主体,占有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
扩展资料:
《陈旉农书》 的篇幅不大(连序跋约共字),但内容比较切实,在中国农学上表现了不少新的发展。万国鼎将其中比较突出的归纳为下列五点:
(1)第一次用专篇来系统地讨论土地利用 ;
(2)第一次明白地提出两个杰出的对于土壤看法的基本原则;
(3)不但用专篇谈论肥料,其它各篇中也颇有具体而细致的论述,对于肥源、保肥和施用方法有不少新的创始和发展;
(4)这是现存第一部专门谈论南方水稻区农业技术的农书,并有专篇谈论水稻的秧田育苗;
(5)具有相当完善而有系统的体系。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