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壳的野鸡苗怎么喂养
本篇经验文章会给农资从业者们分解一下“刚出壳的野鸡苗怎么喂养”的内容进行精确分享,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别忘了收藏哦!
喂养刚孵出的野鸡雏鸡时,环境温度可保持在34度左右,随着雏鸡年龄的增长,温度会降低,而且喂食时,首先需要给野鸡雏鸡补水。喂食时,喂食时间需控制在20分钟以内。
饲养刚孵出的雏鸡时,需要将它们放入育雏器内,保持在34度左右的温度。雏鸡长到三日龄后,温度可降低一度。
在第二周29度的时候可以把温度调到29度,第三周可以保持在27度。
前两天可以给雏鸡提供稀的高锰酸钾溶液,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体内的粪便,增加它的饥饿感,然后为它提供食物。
在给雏鸡提供食物时,要准备一些稀食,以利于雏鸡对食物的消化。在提供食物时,要控制雏鸡的采食量和采食时间。
最好在雏鸡吃饱80%时停止喂食。喂食时间控制在十五到二十分钟以内,以免雏鸡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
野鸡苗在生长过程中,对湿度要求比较高。第一周最好将环境湿度控制在70%左右,第二周可将湿度控制在60%。
第三周可将湿度降至55%,以免湿度过大引起鸡苗病害。
好文探索:野鸡一年繁殖几窝小鸡 刚出壳的野鸡苗怎么喂养
野鸡又称山鸡,肉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颇俱养殖价值。下面我们介绍野鸡一年繁殖几窝小鸡,以及刚出壳的野鸡苗怎么喂养等问题,供养殖野鸡的朋友们参考。
野鸡一般在野生状态下1年能产蛋2窝,个别的情况可以产到3窝左右,每窝大概是15-20枚蛋。
如果想要人工繁殖野鸡,首先种蛋的质量非常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孵化效果一定要谨慎选择。
种蛋必须来自健康的野鸡群,外地引种的蛋要经过检疫,标准的种蛋重量大约为28-40g,蛋形正常大小适中,表面光滑无痕。
野鸡孵化要24天左右。
一般野鸡的年平均产蛋量为40枚左右,蛋重为26g左右,雌鸡每产蛋6-12枚就会就巢孵化,雏鸡10月龄左右开始性成熟。
野鸡的受精率比家鸡要高很多,可以达97%以上,但由于它的壳比较厚,所以孵化率只有87%左右。
尢其是中后期如果温湿度没有控制好,就会容易造成小鸡不出壳或出壳太晚影响发育。
1、保持温度:野鸡苗刚出壳时要将其放在育雏器中,并将温度维持在34℃左右,待鸡苗的日龄达到3日龄后可将温度下调1℃,待鸡苗的日龄达到2周时将温度调整到29℃,第3周再调整到27℃。
2、提供水分:野鸡苗刚出壳的前2天可以对其饲喂稀释过的高锰酸钾溶液,以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之后可以为其提供适量的温水(32℃左右),以**鸡苗排出体内的粪便,待鸡苗排便后即可喂食。
精选问答:
1、种用雏山鸡的选择方法有哪些?
感谢邀请,种蛋的品质不但直接影响其孵化效果,而且也影响幼雏的质量, 在孵化前要认真选择。(1)种蛋种蛋必须来自于饲养管理正常、健康和高产的群体。打开种蛋时,蛋黄颜色要新鲜,蛋白比例要大。
外地引进的种蛋,一定要先进行单独孵化和隔离饲养,再经过兽医检疫部门的检疫,确保种蛋未携带病菌后再引入场区。 (2)种蛋大小种蛋大小与幼雏的个体大小呈正相关。在选择时要大小适中。
若种蛋过大,可能是双黄蛋,不能孵化出小雏。若种蛋过小,会影响后代的质量。山鸡用于孵化种蛋重量一般为27-39克。(3)种蛋形态种蛋过长、过圆或有其他畸形都不能作为种蛋进行孵化。应选择壳面光滑清洁、无裂纹和无污点的种蛋。
脏蛋和破蛋常被细菌污染,容易**,不能用于孵化。另外,蛋壳质量不良的花斑蛋、沙皮蛋、钢皮蛋、白垩质增多蛋等也应全部剔除。(4)种蛋的新鲜程度种蛋保存时间越短,对胚胎生活力的影响越小,孵化率也越高。
一般以产后一周内为合适,以3-5天为最好,超过2周以上的种蛋,孵化期延长,孵化率降低,孵化出来的幼雏软弱。 刚产下的蛋气室小,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蛋内水分散失增多,气室变大。
(5)产蛋时间种蛋最好来自产蛋高峰期,产蛋早期和末期的蛋其受精率较低,一般不宜作种蛋。另外经过上述方法选择后,还应通过照蛋器透视检验,及时淘汰薄壳、陈旧和变质的种蛋。
希望我的回答能有所帮助,谢谢!
2、1只山鸡怎么养?
1、选育良种
一般建议选择体质健壮、个体匀称,发育良好的种鸡,这样对于提高种鸡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山鸡养殖方法
2、饲养环境
山鸡比较敏感,饲养场地的突变、特殊音响、生人接近等都属于不良**,可能引起山鸡的惊群,所以要保障饲养环境的不变,减少**传播。
山鸡养殖
3、粮食及饮水**
种鸡的繁殖期**和产蛋,需要提高蛋白质营养水平,并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可以喂食玉米、豆饼、麦麸等饲料,夏季要适当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增进食欲和提高产蛋量。而且母鸡需要补充适当的钙,对于产蛋质量有很好的效果。
4、防疫
在养殖过程中,必须保持圈舍清洁,除每天定时清扫外,每周用0、1%的百毒杀或灭菌灵喷雾消毒两次。消毒液可以喷到山鸡身上。食槽、水槽每天用微红色高锰酸钾水刷洗一次。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